“快看快看,這就是你的宅院呀。”“哈哈哈,你也上電視啦!”……18日晚上8時,漳州古城芳華橫路14號院內格外熱鬧,左鄰右舍、老老小小們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由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和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綜合頻道拍攝的《記住鄉愁》(第五季)之《漳州老街——一街連兩岸》。 片子里,漳州古城芳華橫路14號院的影像一出現,大家伙一時間激動不已,這其中就有70歲的許亞娥老人,她正是這座老宅院的女主人。“我們漳州老街為什么說能連著兩岸,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老街里遍布一大批涉臺文物。”許亞娥老人表示,近年來,通過對漳州古城科學合理的保護和修繕,這一大批重要文物已成為海峽兩岸自古以來“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連、商緣相通、法緣相系”的有力佐證。 “你看節目中所提到的這張手繪龍溪地圖就是最好證據,地圖里面還有漳州古城老街呢!”談到臺海情緣,如今已是77歲的莊宗沛老人十分激動,他介紹,影片中的這張手繪龍溪地圖,就是當時在臺灣的龍溪同鄉會一同靠記憶手繪出來的,充分表達了海峽兩岸人民對祖國早日和平統一的期盼。如今,莊宗沛老人還時不時來到古城臺灣路、香港路,感受著那同根、同祖、同源,兩岸一家親的真摯情感。 專訪 《漳州老街—一街連兩岸》節目組編導張曙麗 “怎么從漳州老街介入引申到漳臺甚至大陸與臺灣兩地關系,講好兩岸共同的情感故事,對攝制組來說是一個挑戰。”《漳州老街——一街連兩岸》節目組編導張曙麗介紹,“我們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從2018年7月份開始一直到11月份,攝制組先后5次深入漳州開展調研,最后確定了從地緣、血緣、法緣、文緣、商緣‘五緣’這個角度講述漳臺兩地的鄉愁故事,展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兩岸關系。” “當你走進漳州老街,你瞬間就有種時光穿越的感覺……”張曙麗第一次走進老街便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作為《記住鄉愁》在福建拍攝方面的負責人,張曙麗參與了5期《記住鄉愁》的拍攝。“這次在漳州老街的拍攝時間是最長的,將近一個月,拍攝過程特別令人感動。”“當時制片人王海濤老師講了這樣一句話:做漳州老街這期節目和其他老街不一樣,我們要體現的是情感,情感是可以打動每個人的。因此,拍攝全程我們都秉持著‘情’字在展開,片子講述的是兩岸情,但其實講的是每個人的情感,有父子情、師徒情、鄉情等各種人間真情。” “和別的城市的古街不同,漳州老街保留了大量原生形態,許多原住居民都還生活在老街,閩南人特有的生活氣息和文化非常濃厚,也是在拍攝中特別要展現的。”張曙麗說道,在漳期間,她深深覺得漳州人骨子里有種做事情非常講究、認真、追求完美的性格,這或許也是漳州老街及錦歌、木偶頭雕刻、漳繡、木偶戲等閩南文化可以至今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因之一。“還有漳州人民非常真誠、熱情,或許是對漳州城市的熱愛、自豪及漳臺的特殊情緣,不管是邀請嘉賓還是當地百姓,對拍攝非常配合,拍攝過程非常順利。” “串聯了漳州一江兩岸的彩虹橋同樣讓我覺得很震撼,漳州老街一街連兩岸,漳州彩虹橋一橋連兩岸,不僅串聯起了漳州老街與九龍江對岸,也串聯起了漳州的過去與現在。”張曙麗表示,節目特意以彩虹橋的畫面作為結尾,寓意我們對漳州未來的美好期許,也呈現了漳州今天的蓬勃發展,同時漳州也是臺胞的主要祖籍地,海峽兩岸同宗同根同源,我們也希望在海峽兩岸架設這樣的彩虹橋,讓兩岸人民可以走在一起。(記者 吳靜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