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泰果農正在清點剛采摘下來的蘆柑。 福建日報通訊員 白志強 攝
東南網1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杜正藍 通訊員 王凱瑛/文 白志強/圖)
你是先認識長泰,還是先認識長泰的蘆柑?
“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漳州長泰縣獨特的地貌,阻滯冬季寒流和夏季臺風侵襲的同時,也為果類種植帶來了絕佳環境。
遠近馳名的“長泰蘆柑”自唐宋起就在此廣為種植。其果肉晶瑩,果汁豐富,香味濃郁,酸甜適度,為“貢品級”果類,遠銷海內外。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每逢蘆柑收獲季,當地處處可見臨時搭建的蘆柑收購大棚。
然而在世紀之交,嘗到甜頭的農民忽視了農作物不可過度開發,需要適當輪作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這使得柑橘殺手黃龍病入侵,讓長泰原本漫山遍野的蘆柑陸續拋荒。
十余年來,長泰果農近乎從頭開始:重新培育柑樹幼苗,研究如何抵御病蟲害,逐步恢復產量,擴寬銷路。
雖經歷低谷,如今,失而復得的蘆柑味,再次進入人們的味蕾。
市場變化探索品牌重塑
“大家好,我是長泰蘆柑代言人,我叫阿柑。我是柑三代,五四青年果場是爺爺和爸爸勞作的地方,傳承是我的本心?!闭堤J柑上市,記者探訪長泰縣五四青年果場。果園大門設置了以蘆柑為元素的“阿柑”形象噴繪展板,展示果場蘆柑的品牌信息。
品牌重塑之所以被提上日程,源于近年來柑橘市場越發飽和的態勢。
“蘆柑之鄉”在鼎盛時期,蘆柑可賣到12元/公斤,是多地效仿種植的典范。
天然的區位優勢,令部分外來果農難以效仿,其品質也無法與之相媲美。于是,不少“仿品”為借“蘆柑之鄉”的盛名賣個好價錢,便打上原產地長泰的廣告包裝,低價流入市場。這一擾亂市場的做法,讓消費者難辨真假,也讓長泰蘆柑飽受爭議。
長泰縣農業局經作站站長薛衛東認為,市場被奪,很大的原因是沒有構筑品牌,導致市場逐步被搶占。
2018年,長泰蘆柑以無病苗木和標準化生產,戰勝黃龍病,重歸市場,還未等到春節,果實已掛滿枝頭。然而,此時的市場已不同往昔。沉寂多年的長泰蘆柑碰上了全國柑橘豐產。以砂糖橘為支柱產業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今年出現了大量柑橘滯銷難題,價格由去年的7元/公斤,跌至不足3元/公斤,出貨量比去年降低約25%。
“以往總是供不應求,今年反倒供過于求,甚至有掛果還未采摘?!标愊镦偡蚍淮宕逯魅?、興巷農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許萬金認為,“相較于低價售賣的品種來說,高品質蘆柑的市場優勢受到了沖擊。前些天有位外省的老顧客聯系我要來買蘆柑。幾天后,他和我說在他家門口就買到了新鮮的柑橘?!笔袌龅淖兓?,讓許萬金失去了曾經的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