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巖市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提供指導。 東南網龍巖1月23日訊(記者 賴志昌 戴敏 通訊員 邱小堯 文/圖)「現在買藥真方便,再也不用隨身攜帶社保卡了!」19日,龍巖市民邱曉在醫保定點藥店買完兩盒感冒藥,打開手機「e龍巖」平臺的「電子社保卡」一刷,輕松完成支付,十分方便快捷。 實際上,市民享受便捷舒適生活背後,是改革的發力。近年來,龍巖以利企便民為導向,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活力。 電子社保卡支付,高效服務民生 這已是邱曉第六次使用電子社保卡在藥店買藥了,他再也不用擔心買藥忘帶社保卡了。像邱曉一樣的龍巖市民,享受到這樣的便利,源于去年6月19日,當天,龍巖市電子社保卡正式在e龍巖平臺上線,龍巖也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電子社保卡支付購藥功能。 在今年召開的龍巖兩會上,「在全國率先實現電子社保卡支付購藥功能」也成為「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大的典型案例,被寫入了當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創新做法,利用「互聯網+」,疏通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痛點和堵點,提升高效便民服務能力,電子社保卡的推出,成為龍巖加大「放管服」改革服務民生的一大典型。 據統計,電子社保卡上線至今,全市531家醫保定點藥店均已開通該功能,已有1.6萬筆144.61萬元交易額的電子社保卡支付購藥消費記錄,而點擊該功能的更達到10.6萬人次。 此外,電子社保卡的推出還創造了多項全省第一,除了可用電子社保卡直接在藥店刷卡購藥外,在全省率先實現了「五險」手機端實時查詢;在全省率先推出掃碼「社保電子證明」,通過電子社保卡,可以掃碼獲取「社保繳費憑證」,目前已累計生成電子憑證3.95萬份;依托電子社保卡,實現圖書電子借閱證、老年電子優待證、殘疾人證、獻血電子證等多證合一……一張電子社保卡,基本實現了人社部門所有公共服務信息全覆蓋。 服務創新不止,服務民生不止。據龍巖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繼續推進社保卡「一卡(碼)通辦」功能應用,推進電子社保卡在人社領域及跨部門應用,重點推進電子社保卡在市民乘坐公交、醫院就醫、惠民資金發放等領域的「一卡(碼)通辦」。探索實現電子社保卡異地用卡服務,推進閩西南協同發展區之間數據共享、證明互認、服務互通。 抓創新提效能的同時,通過創新服務產業發展也沒落下。目前,通過加強與專業招聘機構合作,與行業協會、總工會等各部門協作,集高、中、低一體的具有龍巖特色的綜合性「人力資源超市」即將開張。而針對求職者、項目、企業、貧困戶等對象的「精準就業匹配」系統也在探索開發中。 上千事項一窗辦理實現「最多跑一趟」 日前,來到龍巖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員的市民高小峰發現,辦事又更方便快捷了,「辦理房產登記過戶比想象中的輕松,一天不到就順利出證了」。 像高小峰一樣,每天來此辦理房產過戶手續的市民有很多。「以往要跑好幾趟,至少要一兩周才能完成的審批,現在很多『最多跑一趟』。」不動產登記綜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員林艷艷告訴記者,現在「綜合窗口」取代了過去的「部門窗口」,市民辦理不同部門的不同事項,只需要取一次號,去一個窗口即可,有些事項,如果材料齊全,30分鐘就能出證。 企業和市民能夠享受如此便捷的服務,這得益于龍巖市行政服務中心積極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的「一窗」綜合受理模式。目前,該中心共進駐88個部門(單位)、2425項事項(細項),授權窗口有權辦結事項占比達88.55%,市級具有審批服務職能部門和事項實現「應進必進」,基本實現了企業和群眾辦事只進一門、一站辦結。 去年8月,由龍巖市主導制定的「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政府服務規範標準發布實施。龍巖市創新審批服務模式,改革審批服務機制,優化審批服務流程,改進服務評價模式,推動行政服務質量有效提升,最大限度地利企便民。 1月17日,前往中心工商窗口辦理企業開辦營業執照的代辦人黃夢瑩從取號到取件,只花了不到半天時間,「以前辦理要在多個部門窗口來回跑,現在一窗辦理,省時省心」。 「有了規範和框架,大大提升了政府的辦事效率,避免了部門間相互推諉。」龍巖市行政服務中心保障中心負責人曹永松說,「一窗綜合受理」徹底解決了原來各部門窗口忙閑不均的問題,前臺窗口統一由中心直接管理,當辦事群眾突然增加或減少時,窗口開放數量可以及時調配,使政務服務資源得到進一步優化。 一項項亮眼的數據顯示:2018年,龍巖全市累計辦件804.54萬件,當日辦結率98.46%、窗口授權率99.42%、對外承諾提速率76.34%。市本級累計辦件386.45萬件,當日辦結率98.27%、窗口授權率99.14%、對外承諾提速率76.09%,群眾滿意率達到了99.98%。 掌上「e龍巖」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裏」 前不久,家住武平縣的居民林先生,開車經過武平千鷺湖濕地公園附近的南環路路口時發現,路邊有一處井蓋丟失,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通過手機拍照上傳至「e龍巖」平臺。當晚,他便收到了來自武平縣交通運輸局的反饋短信:「部門在半個小時內前往現場查看後,已在井蓋設置了警示柱,並及時更換了新井蓋。」 「第二天再次路過時發現,井蓋真的換好了,安全隱患得到了解決。」林先生有些激動地說。 在龍巖,「有事找政府、就上『e龍巖』」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通過「e龍巖」「隨手拍」功能,在線反映訴求、提出建議、咨詢求助等,很快便有工作人員根據圖文描述的情況,將訴求建議等快速分轉到職能部門,並反饋處理結果。 「這個平臺方便又實用!」從上線之初至今,市民劉先生便成了「e龍巖」的忠實粉絲。他告訴記者,這塊「掌中寶」功能很多,小至路邊井蓋丟失、馬路破損,大到社會不合理的現象、車輛亂停亂放等不文明行為等都能在平臺上反映。 老百姓說話「管用」,使得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截至2018年底,通過「隨手拍」累計受理訴求件7.49萬件,日均受理數230件左右,及時回復率99.28%,群眾滿意率達99.10%,做到了件件有回音。 「以前老百姓遇到問題不懂找誰,也不知道找哪個部門,現在有了『e龍巖』平臺,這些問題都能得到有效解決。」龍巖市「e龍巖」辦公室副主任張華球說,「e龍巖」公共服務平臺打通了線上和線下,整合了線下市縣鄉三級政府及其部門資源,形成「提交—轉辦—辦理—反饋—評價」的工作機制,過去很多老百姓關注痛點、堵點,甚至是社會管理的難點,都能夠在平臺上得到進一步反饋或解決。 如今,在龍巖,因方便又實用,「e龍巖」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熱捧與青睞。從去年1月上線至今,「e龍巖」注冊用戶突破50萬,其中實名認證用戶達46.5萬人,日均訪問次數27.5萬人次。「通過這一平臺,運用互聯網思維與數字化手段,著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裏』。」張華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