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定“一河兩岸”濱河生態休閑綠廊龍鳳花園段 劉永良 攝 東南網龍巖1月16日訊(記者 劉必然 通訊員 劉永良 蘇冠生)民生工程歷來是城建的重點和難點,它考驗著城市治理的智慧。 “僅在永定城區,每年就有二三十個大中城建項目需要實施。為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我們挑選十個百姓呼聲最高的民生工程,重點突破,準時完成,保證每年給百姓交上滿意的成績單。”龍巖市永定區住建局局長簡尚彬說。 這就是“十個一”項目的由來。自2014年以來,永定通過財政投入、向上爭取、銀行融資、社會投資等多渠道進行資金拼盤,連續5年共投資約5.2億元實施城建惠民“十個一”項目,以點帶面地整體推進宜居環境建設,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為進一步提升城區的宜居度,完善城市功能配套,2018年永定提出了提升一處“三邊三節點”、新建一批城區公共停車場等“十個一”項目計劃,到今年初,絕大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 民生工程,從呼聲走進現實 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永定河在城區所在的鳳城街道貫穿而過。如何讓這道亮麗的風景線融入城區,永定已探索、推進多年。 走在“一河兩岸”濱河休閑棧道金鳳社區段,寬闊的人行棧道延伸至視線盡頭,棧道外車輛穿行有序。雖是工作日的白天,棧道上依然小有人氣。棧道上,市民或漫步或停歇,在竹木掩映下更顯輕松;河岸邊,白鷺時飛時歇,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出優雅的身影。靜謐安樂的城市樂章,隨清澈的永定河緩緩流淌。 “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散步,還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今年71歲的市民羅林發就住在金鳳社區,如今他每天都要領著一雙孫子孫女過來遛遛,“以前散步要到金鳳公園,路途遠,膝蓋受不了。對老人小孩來說,還是走棧道來得舒服。” “金鳳段棧道長396米,寬4.2米。它還優化了這塊區域的交通格局,實現了人車分流,通行效率大大提升。”區住建局重點項目管理股股長沈欽明現身說法,“這條路是我上下班的必經之路,以往人車混行,常常造成交通堵塞。為了準時到單位,必須提早出門。” 自2016年以來,永定分三年實施城區“一河兩岸”濱廊工程,包括建設兩岸景觀棧道、沿河道路白改黑、西坑景觀休閑公園及入園道路、配套公共停車場等10余個項目。其中,“一河兩岸”景觀示范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工程都已先后完工,并串聯成完整的沿河棧道。 除了休閑景觀項目,改善公路交通也是“十個一”項目重要方面。“幾年前,永定北環路通往工業園區的道路,在城郊鎮古二村路段因為鐵路受阻,交通很不方便,群眾頻頻向我反映。在一次政協議討論會上,我提出‘鐵路下穿’的建議。沒過多久就被采用,當年就落實了。”區政協委員、農業局副局長巫煌星回憶說。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十個一’項目都是百姓呼聲最高的事。我們力爭用有限的資金惠及更多的群眾。”簡尚彬說,在項目選擇上重點在區兩會“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中篩選。提出初步設想后,還要經過相關部門、街道或鄉鎮通過實地勘察和充分調研論證形成最終方案。 做則必成,完即惠民 “大家都說我是‘釘子戶’,難對付。但這次我搬得心甘情愿。”去年11月14日,鳳城街道書院社區麥園里征遷戶張珍搬家了。 “這里是永定出了名的‘斷頭路’。”書院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曉鋒告訴記者,這段路面狹窄且處在三岔路口,車輛很難掉頭,經常發生磕碰和堵塞。 2018年,永定將其列為“改造提升一條路”項目,將麥園里路段征遷工作列為重中之重。該項目涉征居民有5大戶20小戶,建筑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歷史遺留問題眾多且復雜,如何解開“死結”? “每個重點項目,都掛鉤一個住建局干部。與項目所在街道的干部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簡尚彬說,在充分了解歷史遺留問題的基礎上,工作組打破以往“先易后難”的慣性思維,決定從最難處入手。 張珍的妻子鄭雪玲說,當街道拆遷辦主任盧貴鋒得知她一直擺攤賣菜的南市場即將拆除后,街道干部帶著她去市場管理部門協調攤位問題,解了燃眉之急。“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這么辛苦,也是為了我們啊!” 讓人沒想到的是,“釘子戶”張珍一家竟然成了第一個簽下征遷同意書的“帶頭戶”。見此,大家都松了嘴。不到半個月時間內,麥園里拆遷戶全部完成簽約。 在沈欽明看來,項目之所以最終獲得了廣泛支持,最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它的“民生”底色。“今年春節前,這段路就可以全部完工通車。到時候,沿著‘一河兩岸’的公路就形成閉環啦。”他高興地說。 “5年來,‘十個一’項目始終堅持‘做則必成,完即惠民’的大原則。盡量讓它們的成果當年可見可享。我們的工作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理解和支持。”簡尚彬說。 此外,每年永定還會組織居住在城區的處級以上離退休干部,參觀考察施工中的項目。“永定是我們的家,城建做得好不好,老干部最有切身體會。”區老干部局局長江培太說,通過發揮離退休干部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請他們建言獻策,讓各項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讓城市建設駛上“快車道”。 遍地“開花”,點亮市民生活 在永定兒童樂園內,孩子們在家長的看護下在卡通造型的城堡里嬉鬧游戲。這座位于城區黃金地段的兒童樂園,興盛于上世紀90年代、沒落于新世紀,樂園經過整修后又于2016年元旦開業。 這個兒童樂園最早由政府投建,1995年起對外承包。2012年,永定兒童樂園徹底關園,業主改變場所用途經營花卉生意。2015年,兒童樂園租賃合同到期。面對5300平方米的地塊,永定區委、區政府經商議,放棄地產開發,決定重修兒童樂園,并將其列入2015年城建惠民“十個一”項目。 “重修后的樂園免費對市民開放。”沈欽明說,目前兒童樂園設有科普教育區、體育活動區、休閑娛樂區,添置了大型玩具樹屋、戶外大型玩具動物、戶外體能綜合運動素質訓練架、秋千、健力攀巖等18件設施,滿足多樣化娛樂和親子互動的需求。 清晨,永定區體育中心田徑運動場成為人氣的中心,不少市民正在鍛煉身體,好不熱鬧。“我家距離體育中心大約10分鐘的路程,在家門口就能鍛煉身體,對于我們市民來說是一項民生利好。”市民謝偉香每天早上6點半都會堅持到田徑運動場跑步。 體育中心跑道原來是一圈“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來運動的人寥寥無幾。改變發生在2017年初。體育中心田徑運動場被列入當年的“十個一”項目重點推進。項目征地涉及鳳城街道辦事處西北、南郊2個社區145戶60畝土地。為使項目早開工、早建成,群眾早受益,永定區和鳳城街道辦事處針對征地工作癥結所在,廣大干部全面轉變作風,以飽滿的精氣神全身心投入項目征地工作,用真心取得了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因投資較大、工程較復雜,這個項目分兩年建設,在去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沈欽明說,該項目包括地下人防、5000個鋼結構看臺、400米預制型橡膠跑道、一個11人制足球場以及附屬用房、室外景觀綠化等工程,“既是群眾健身鍛煉的好去處,也可以作為專業的比賽運動場所,提升永定大型體育賽事的承辦能力”。 “城市不單是鋼筋水泥的集合體,還應該成為優秀文化的交匯地。”簡尚彬說,文化惠民類工程在“十個一”項目中占據不小比例。 在體育中心外面,推開“土樓書吧”的大門,寬敞清新的環境下,二十幾名市民正在認真地閱讀。置身琳瑯滿目書籍的書屋,仿佛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市民廖園秀常常帶著9歲的兒子到這里看書。她說:“書吧里的環境好,孩子也很喜歡來。” 簡尚彬表示,除了這家書吧,在客家古鎮旅游區、新華書店、工業園區都設有各具特色的“土樓書吧”,為讀者提供觸手可及的書香生活。“以后,我們還將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他地方再建一些書吧,吸引更多市民加入全民閱讀的行列。同時,我們計劃在‘一河兩岸’打造文化長廊,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我們既要秀美永定,也要厚德永定。”簡尚彬說。如今,走在永定城區,人文魅力與發展活力成為市民的切身感受。持續推進、效果給力的民生工程,不僅讓生活在這座小城的百姓感到由衷自豪,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商來到這片樂土安家落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