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提及“咱厝”成為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點題:做好“生態+”文章,創造更多生態福利 1月14日上午,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在福州開幕,省長唐登杰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干貨滿滿”的報告中,“漳州元素”多處露臉,許多與富美新漳州建設密切相關的內容“躍然紙上”。 2018年,省里夸咱這些方面做得好 在“突出創新發展,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升”方面,報告點到“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8個”,其中一個落戶長泰的立達信綠色照明集團有限公司。立達信成為全國LED照明應用領域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在“突出綠色發展,生態環境治理保持優良”方面,報告提到“福州、漳州獲評2018年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據了解,該項榮譽“含金量”十足,由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共同組織評選,全國只有20個城市入選。漳州憑借扎實的“三鐵治污、提升三質”工作成效榮登上榜,成為國家級試點。 在“突出協調發展,城鄉區域發展呈現新面貌”方面,報告提及“廈漳同城大道等項目投入使用”。據悉,去年10月,廈漳兩地人民期待已久的廈漳同城大道正式通車投入使用,這一大道既縮短了空間距離,更拉近了兩地人民的“心理距離”,使得“同城夢想”照進現實。 2019年,漳州將加油干這些事 “新能源”是綠色發展的重要引擎。報告提到“加快推動核電、抽水蓄能、LNG接收站、天然氣管網等重大能源項目”。今年我市將推動漳州核電項目落地開工,加快推進中海油漳州LNG項目建設。而投資超百億元的云霄抽水蓄能項目已于去年正式啟動建設。 “灣區經濟”時代正加速來臨。報告提出“加快環三都澳、閩江口、湄洲灣、泉州灣、廈門灣、東山灣六大灣區建設”。“六灣”中與漳州息息相關的就占二席,分別是廈門灣、東山灣。新一年,我市將加快串聯廈門灣、東山灣兩大灣區,推進40個重大協作項目建設,加速基礎對接、產業協同、融合發展。強化廈漳同城化先行示范區引領帶動,規劃建設同城化產業園,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往灣區聚集,打造環灣經濟發展帶。 “生態+”“加”出發展好聲音。報告提出“做好‘生態+’文章,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生態廊道、城市‘綠心’、郊野公園,為群眾提供更多綠色休憩空間。”新一年,我市將繼續發力,持續探索“生態+”模式、延展“生態+”效益,把產業加進去、效益做出來,把文化加進去、旅游帶起來,把服務加進去、品質提上來,讓城市更宜業宜游宜居,促進生態、生活、生產、生意“四生”融合。(記者 蘇雄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