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1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網站報道,香港運輸及房屋局21日下午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正式將2019/2020至2028/2029年度,10年期的公私營房屋新供應比例定為7:3,高于過往的6:4。 另外,特區政府正式決定將“港人首置盤”(港人首次置業樓盤)的供應,列入私營房屋供應量計算,而綠置居單位則會納入公營房屋計算。 當局亦更新未來10年的長策房屋供應目標,總房屋供應數目需要減至45萬個單位,較2017年的46萬個單位少。 根據當局最新修訂的公私營房屋比例,未來10年公營房屋占31.5萬個,即平均每年供應3.15萬個單位。 當局決定按現在的比例,將公屋/綠置居供應目標設為22萬個,較2017年20萬個高;其他資助出售房屋供應目標為9.5萬個,較2017年目標供應增加1.5萬個。 不過,當局最新公布資料顯示,未來10年覓得的土地只夠興建24.8萬個單位,距離長遠房屋策略目標的31.5萬個,尚欠6.7萬個單位。 私樓方面,每年供應目標則由現在1.8萬個減至1.35萬個。根據9月底數字,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物業市場的預計供應量為9.3萬個。 當局表示,經行會批準,在技術可行下,特區政府可提升公營房屋用地最高住用地積比率,由現行增加最多20%,提升10個百分點,至增加最多30%。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2018年《施政報告》已表示,任內增加公營房屋的比例,調撥更多土地作公營房屋發展,并承諾特區政府開拓的新增土地,以房屋單位計算,7成應用于公營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