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2月6日電 (韓星童)“匠心獨運——鐘表珍寶展”暨“絲路山水地圖展”于6日在香港科學館開幕,展覽在歷史及藝術中融入科技,以新媒體形式輔助全面呈現首次全幅展出的故宮館藏《絲路山水地圖》及十八世紀多國鐘表珍品。 作為故宮館藏的《絲路山水地圖》是一幅以青綠山水風格繪畫的絹本手卷地圖,繪制于明朝,全長約30米,寬約0.6米。香港科學館總館長陳淑文透露,這是《絲路山水地圖》首次對外全幅展出。 該地圖東起甘肅嘉峪關,西達沙特阿拉伯麥加,共繪制了古代絲綢之路沿線211個地點,并用漢字形式譯出阿拉伯語等9種古語地名,加以標注,展現明代絲綢之路面貌。 陳淑文介紹,《絲路山水地圖》以標記地理位置為主,將見到的國家、高山等呈現出來,并未根據比例繪制。它可確認中國早在十六世紀已對絲綢之路沿線地域有明確的認識,古代皇帝也對世界早有清楚認知。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紀天斌表示,在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下,《絲路山水地圖》有重大意義,因為它反映了古代絲綢之路中西方貿易及文化交往的通道。他希望通過這次在香港這個面向世界的窗口,而向世界展示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 除全幅展出《絲路山水地圖》外,香港科學館還融入新媒體技術,以該地圖的高清圖片為基礎,邀請香港本地藝術家根據歷史加入形態各異的人物與動物,制作成動畫。包括對坐飲酒的人、揮鋤耕地的農民和奔跑的馬、鹿等,展現當時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人們的真實生活場景。 另外,展覽還融合香港元素,設有互動游戲“青綠山水畫香港”,觀眾可自行繪畫出頗具港風的香港地圖。 記者在現場嘗試該游戲,可選擇青綠山水、素描和山水三種繪畫風格以確定畫布,然后頁面上會出現中環摩天輪、尖沙咀鐘樓、青馬大橋等香港地標式建筑可供選擇,也會有不同山形地貌、天星小輪或叮叮車等特色交通工具、路牌指示等,點擊拖動可將它們放置于畫卷中不同位置,完成后可通過輸入電郵地址或掃屏幕上的二維碼獲得自制地圖。 而“匠心獨運動——鐘表珍寶展”展出5件中國古代計時儀器、120組機械鐘表、35組十八世紀的鐘表制作工具及逾10組互動展品和多媒體項目。 館內也以動畫形式展現十八世紀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的路線,途徑哪些國家,進京面圣時的情景,同時反映歷代皇帝對西方鐘表的看法。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開幕典禮時表示,2017年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故宮簽署了合作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意向書,新一輪的合作項目已展開,會在文物保護技術、產品管理、學術研究等領域繼續交流合作。她還期待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早日落成開幕,讓市民可以欣賞到更多故宮館藏。 據了解,展覽將會于12月7日至2019年4月10日期間展出。(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