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龍巖11月30日訊(記者 王永珍)“閩西是毛澤東合作社理論最早實踐地,是紅色農信誕生地,是紅色金融起點和共和國金融家的搖籃。”28日,在龍巖舉辦的“紅色農信誕生地”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 去年12月,福建農信首次公開提出了“閩西是全國第一批農信社誕生地”的觀點后,與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成立“紅色農信誕生地”研究課題,梳理蘇區金融歷史,取得多項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紅色農信在閩西的誕生,有時間早、覆蓋面廣、歷史遺存多三大特點。”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王盛澤表示。 1929年10月至11月,古田會議召開前夕,在中共閩西特委的倡導下,永定縣太平區、豐田區,上杭縣北四區創建了全國最早的紅色信用合作社。 在永定,有全國最早的紅色信用合作社遺址——永定太平區信用合作社舊址茂龍樓及營業部舊址裕光堂,還有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豐田區信用合作社舊址新盛昌店。1930年2月15日,由永定第三區信用合作社發行的壹毫紙幣,是全國最早的蘇維埃政府特許發行的信用合作社紙幣(國家二級文物);1930年4月30日,永定第一區信用合作社發行的貳元、伍元股票,是全國最早由信用合作社發行的股票(國家三級文物)。另外還有永定第三區信用合作社的股金收據(國家三級文物),永定太平區信用合作社的木刻圓印等。 農信火種不僅在閩西大地播撒,更以燎原之勢向贛南一帶乃至全國蔓延。到1931年4月,僅永定縣就有信用合作社9個,覆蓋全縣,基金10528元,并發行了紙幣。 閩西紅色信用合作社制定的章程、業務品種、管理制度和經營模式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展金融管理的最早嘗試。以閩西各地成立的農村信用社為重要基礎,閩西蘇維埃政府成立閩西工農銀行,不僅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最早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更為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西北農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奠定了基礎并提供了制度參考,形成了共和國金融的“源頭活水”。 “閩西也成為培育共和國銀行家、金融家的搖籃。”龍巖市黨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蘇俊才說,例如,賴祖烈、曹菊如、黃亞光等人,都在這里錘煉成長為共和國金融建設的中堅力量。 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史、金融史、蘇區史領域的數十位專家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主任張鎮雄表示,將建好線上和線下兩個展館,努力打造全國研究紅色農信文化的中心和全國農信革命傳統教育宣傳的主陣地,向明年紅色農信誕生90周年獻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