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南靖縣沼液灌施蔬菜示范片區(有機肥替代化肥) 東南網11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曉琪 見習記者 吳佳慧 文/圖)在平和,琯溪蜜柚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一粒蜜柚”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近年來,漳州市圍繞打造“生態+”高效外向型試驗示范區的發展定位,總結推廣適宜南方特點的農業綠色發展模式,全力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與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建設,目前成效顯著。 下一步,推動綠色農業發展上,漳州將加強政策扶持,出臺農業綠色發展扶持政策,爭取地方立法。加快推動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改革,統籌相關財政資金,建立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政策支持體系。同時,2018-2020年,將完成農業綠色發展項目投資414億元。 典范推進蜜柚綠色發展 在平和,以“一粒蜜柚”為產業鏈,小到村莊,大到整個縣城,已走出了一條非比尋常的綠色農業發展之路,“一粒蜜柚”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 霞寨鎮高寨村距平和縣城15公里,全村345戶,1315人,蜜柚種植面積5000多畝、年產值5000萬元。村莊位于柚海之中,宛若西藏布達拉宮,故享有柚海“布達拉宮”之稱。2014年以來,該鎮結合富美鄉村建設拓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農旅融合新業態,先后投資1500萬元打造“柚海人家·富美高寨”,被確定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福建省鄉村旅游特色村”“漳州市十大美麗鄉村”。累計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帶動村民增收350余萬元,村財收入由3.5萬元增長到28萬元。2017年高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50元,高出全縣平均水平7303元。 而這正是高寨村走蜜柚綠色發展之路的成果。高寨村全村推廣使用太陽能吸蟲燈、粘蟲板等綠色防控措施;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機肥示范,減少化肥施用量。從2014年起,累計實施有機肥1萬噸以上,改善提高土壤有機質,提升蜜柚品質。同時,推行果園留草覆蓋:園區不使用化學除草劑,果園常年留草覆蓋,保肥保水,改良土壤理性結構、提升土壤地力、提高水果品質。此外,還實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廣高掛微噴水肥一體化技術。建立農業生態環保果園,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放眼整個平和縣,到處都是蜜柚,這么多年來,不僅實現了量的提升,更實現了質的飛躍。漳州市緊緊抓住機遇,著力把平和縣打造成為“世界柚鄉·中國柚都”。如今,平和蜜柚在種植規模、產量、產值方面都實現飛躍性發展,分別從1996年13.6萬畝、51633噸、1.6億元提高到2017年70.7萬畝、150.7萬噸、50億元,蜜柚延伸產業產值超過100億元。 而這一切成果與平和推進的綠色農業發展措施是分不開的。此外,平和還轉變發展理念,推行“生態+”可持續發展模式,實施漳州市鄉村振興345示范工程等。促進三產融合,打造“柚海人家”,形成“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的新業態模式,促進農旅融合發展,高寨村就是一個典型的范做法堅持綠色高效外向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建立“五位一體”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多年來,漳州堅持綠色高效外向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首先,漳州建立以現代農業產業園、三產融合、品質品牌、新型經營主體、科技支撐等“五位一體”的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以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引領,加快建設一批核心示范園、省市級農民創業園、臺灣農民創業園、現代漁業產業園等各級農業園區71個,面積220萬畝,園區年產值400多億元。漳州全市農業九大特色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90%以上,有5個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其中,平和琯溪蜜柚創下了種植面積、產量、出口量等六個全國第一,“一粒蜜柚”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 漳州還在全國率先建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以每年舉辦的海峽兩岸農博會、花博會為主要平臺,擴大對臺對外合作交流。農業累計利用臺資19.3億美元,居全國設區市首位。漳州全市規模食品工業產值1735億元,占全省25%;出口農產品貨值45億美元,占全省50%。 同時,漳州還把農業綠色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開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和百村富美鄉村創建、百村環境整治行動,漳州總結提升的“規劃引領、整治先行、突出特色、產業帶動”模式成為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典范。漳州還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農村“廁所革命”、農村垃圾治理行動、農村污水治理行動、農房整治行動、村容村貌提升行動等“一革命四行動”,生活垃圾處理率達95%,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0%。 今年擬投6.7億元支持農業綠色發展項目 此外,漳州市政府出臺《漳州市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發展規劃》和《建設方案》,通過國家評審以來,又陸續出臺《工作方案》和《實施意見》。強化政策資金扶持,健全農業綠色發展的引導政策和生態保護負面清單,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機制,今年漳州市財政預算安排資金6.7億元支持農業綠色發展項目。 漳州還建立綠色金融聯席會議制度,加大綠色信貸支持;開展項目競賽推動,把農業綠色發展項目列入市委市政府“三抓三比、十項競賽”的重要內容,以競賽的形式推進示范項目建設。 全面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同時,漳州還堅持利用與保護并舉,通過全面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措施,推進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據統計,漳州已實施測土配方施肥255萬畝,示范推廣有機肥156萬畝,推廣果園留草覆蓋栽培技術33萬畝,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50萬畝,2017年化肥施用量減少2.7萬噸(減少6.71%)。全市推廣生物防治6萬畝,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433萬畝次,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107萬畝次,農藥使用量減少96噸(減少5%)。 在全面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漳州堅持“源頭減量化、過程可控化、利用資源化、發展市場化”的路徑,全市推進畜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市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86%以上,其中生豬達97%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85%以上,大型規模養殖場達100%。全國率先建立病死畜禽第三方工廠化集中無害化處理運行機制,經第三方處理的病死豬占總數的90%以上,其他按傳統處理模式或養殖戶自行無害化處理,全市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同時,漳州還總結推廣能源生態、異位發酵床零排、綜合利用、集中處理等模式,全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達95%。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全面推動秸稈資源化利用,促進秸稈還田和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利用。如漳州臺商投資區同發食品、南靖金明食品把畜糞和秸桿基料化工廠化生產雙孢蘑菇;平和巴威、根動力公司把廢棄柚果發酵后與礦物質、畜禽糞便混合成土壤改良劑、有機肥;詔安泉盈、東山瑩峰推廣封閉式循環水產養殖,實現零排放。此外,還加快推廣使用加厚地膜和可降解農膜,研究制定《農用地膜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等,提升再利用水平。 未來3年擬投資414億元還將出臺扶持政策 為推進漳州綠色農業發展,下一步,漳州將加強政策扶持,出臺農業綠色發展扶持政策。加快推動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改革,統籌相關財政資金,建立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政策支持體系。 同時,強化項目建設,2018-2020年,漳州將完成農業綠色發展項目投資414億元。今年,漳州已實施123個項目完成投資100億元。 此外,漳州堅持打造“一縣一模式”,擴大示范推廣范圍,不斷總結提升發展模式和技術集成。健全項目競賽、績效考核、科技支撐和輿論宣傳等工作機制,完善生態資源補償機制和生態保護轉移支付制度,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要素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