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記者來到剛剛開館的延平三千年歷史文化展廳入口處,映入眼簾的是12米手繪作品——1869年的延平古城照片。 “走進扇開門,里面不僅有‘程門立雪’的正解與誤讀、海瑞‘筆架先生’的故事、黃裳與《九陰真經》的關系,還有延平民國風云、抗日壯歌、解放洪流以及四十年滄桑巨變。”展館講解員、延平區檔案局(館)編研利用股股長蘇賢麗說,展廳大門是仿照南山鳳池村將軍樓的大門,頗有氣勢,門邊“延平三千年”牌匾,古樸蒼勁。 進入展廳,可以看到一張乾隆年間的延平府城圖,它是迄今為止檔案館存有的最早的延平城區地圖。 “展廳分兩層,總面積約500平方米,包括‘龍驛延平’‘文化延平’‘風物延平’‘烽火延平’‘榮盛延平’五個展區,緊扣延平山川地貌、人文景觀,融入延平古建筑特色,移步換景,一步一景。”蘇賢麗指著右邊的嘉慶十五年的古畫“太阿龍泉神化處”說,傳說中有兩把上古寶劍,在延平津這個地方神化為龍,所以留下了雙劍化龍的傳說,“這里就是有關雙劍化龍相關檔案資料的展示。” 據介紹,“龍驛延平”展區側重展現延平源遠流長的歷史脈絡,從商周古址列表、延平歷史大事摘選等,市民可盡覽延平數千年歲月更迭?!拔幕悠健闭箙^則側重展現延平深遠厚重的人文積淀,自古以來重視教育、興辦教育的優良傳統。展館內各分區隔斷,采取的是仿延壽門、延福門、別駕第、江祀村牌坊的設計。 蘇賢麗告訴記者, 延平三千年歷史文化內容跨度大,史料性、準確性要求高,因此展覽內容幾易其稿。其間,主辦方邀請對延平傳統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各界人士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展覽內容草稿進行評審。 在“風物延平”展區內,記者被一座古老建筑的手繪圖吸引了目光?!斑@是百角樓,當時為了再現這棟建筑的風貌,檔案局費了好一番功夫。”蘇賢麗介紹,百角樓又名凌虛閣,古時位于現在的小水門附近,建造年代不詳,是文人登高望遠,吟詩作對的地方,后因江濱路拓寬被拆除。之前一直苦于找不到百角樓的照片,后來從省檔案館要來時,照片備注是延壽門樓,經專家學者仔細辨認后,最終確認是百角樓。 走過一條光影隧道,就來到二樓的“烽火延平”和“榮盛延平”展區,這里側重展現延平的革命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建設成就。 延平區檔案局(館)副局長楊祖源表示,延平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檔案館擁有大量檔案資料,歷經了三四年的時間整理將其呈現,“我們將優秀傳統文化物化成可觸摸、易感知的歷史,希望通過這種形式激發大家愛國愛鄉的情懷?!?/p> 展廳開放幾天來,已有不少市民和社會團體慕名而來觀展。(記者 廖晨星 文/攝) 小貼士>>> ●展館位于南平市區三元路100號延平區檔案館二樓,6路公交車可到達。 ●周二、周四15時至17時免費向市民開放。 ●參觀者可先打聯系電話:0599-8061055提前預約,以便更好安排講解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