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5日訊 一項改革,讓上里村邁上通往振興的新征程。 “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幫我們解決了發展需要資金的問題。”沙縣高橋鎮上里村地處高橋鎮曹地水庫水源保護區的上游,出于保護水源地周邊生態環境的需要,前幾年,村集體1000多畝林子被實行限伐。讓村集體為難的是,這里面部分林子已經成熟,村集體當時正計劃砍伐變現,所得資金準備用于還清欠款、發展生產。 生態要保護,村集體的利益也要保證。為破解這一難題,三明在全省率先探索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對于像上里村這樣地處水源地的商品林采取直接贖買。通過贖買,上里村收入400多萬元,不僅償還了村財欠債,而且將盈余部分用于發展產業、建設新村。 近年來,在贖買基礎上,三明把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進一步深化,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探索出改造提升、置換調整等改革方式。據悉,三明市計劃投資總額1.6億元,完成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6.9萬畝。截至目前已經支出資金1.26億元。 這一探索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各地森林生態保護和發展的矛盾,目前已經全省多個縣市開展更大范圍的推廣,已成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探索的可復制經驗。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明市是我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同時又地處閩江上游。推動鄉村振興,林業的發展改革至關重要。因此,第十四屆林博會把主題確定為“深化林業改革,促進鄉村振興”。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只是三明林改先行先試的一個縮影。下一步,作為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范區,三明將持續深化林改,讓更多老百姓受益,讓三明廣大鄉村邁上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一直以來,三明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林博會作為推動林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抓手。從2005年起,三明每年11月6日至9日舉辦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暨投資貿易洽談會,至今已成功舉辦13屆,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推動了林業改革與發展、推進了生態文明建設、展示了“清新福建”“美麗三明”新形象,促進了兩岸的交流與合作。 三明將通過辦好林博會,以生態高顏值為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提供堅實保障。 (一)生態顏值高。三明森林面積2646萬畝,森林覆蓋率76.8%、蓄積量1.65億立方米,是全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2016年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境內分布高等植物2843種,有陸生脊椎動物594種,是福建省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全市自然保護區面積244.4萬畝,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6處;森林公園面積37.3萬畝,其中國家級6處、省級19處;國家濕地公園2處。森林負氧離子平均濃度達到5000個/立方厘米,是全國平均值的3.4倍。 (二)林改成效好。三明林改起步早、效果好、影響大。三明林改大致經歷了三次飛躍。第一次飛躍:從上世紀80年代初,推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林業股份合作制改革,被中共中央政研室編輯出版的《中國農民的偉大實踐》列入典型之一。第二次飛躍:從2003年起,通過以“明晰產權”為重點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三明先后被國務院批準列為全國集體林區改革試驗區,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范區,永安洪田村被譽為中國林改“小崗村”。第三次飛躍:從2014年開始,以林業金融作為新一輪林改切入點,圍繞“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推出林權抵押貸款、“福林貸”等,釋放改革紅利,走出了一條“林農得實惠、企業得資源、國家得生態”的生態富民新路。 (三)林博會平臺大。三明是全國唯一的海峽兩岸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暨投資貿易洽談會已經連續在三明成功舉辦13屆,并從2007年起升格為國家級專業會展,成為全國五大林業展會之一。近5屆林博會累計簽約項目601項、利用區外資金336億元,已成為有效增進兩岸交流合作、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平臺。 (四)林產工業強。林產工業是三明規模最大的產業集群,形成人造板、木竹制品、紙及紙制品、林產化工和森林食品等五大系列產業體系。筍竹、油茶、花卉苗木、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全市共有規模以上林產工業企業454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9家、省級企業龍頭45家;有永安林業、青山紙業、福建金森、春舞枝花卉等4家林業類上市公司;共培育涉林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10個、省級品牌86個,在全國地級市居于前列。 (五)科研成果多。三明有4個林業院士專家工作站、5個博士后工作站,有2600多名林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與北京林業大學合作建立南方林區(福建三明)綜合實踐基地,累計對接林業科技項目23項。金森林業《林木良種細胞工程繁育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7年全市獲獎項目占全省林業類獲獎項目的46%。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