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有進、穩中向好。1—9月,三明全市GDP增長7.3%。在經濟增長穩中有升的同時,工業運行態勢向好,尤其是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9.4%、14.1%。九成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盈利,實現利潤141.1億元,增長35%,其中三鋼實現利潤81.39億元,增長67.25%。 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為新時代新福建建設作出新貢獻。日前召開的中共三明市委九屆七次全會提出,把“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貫穿和貫徹到趕超的全過程,到2020年完成省上分解下達的趕超任務,努力把三明建設成為綠色發展的先行區、產業轉型的集聚地、深化改革的排頭兵、區域協同的橋頭堡、宜居宜業的生態城。 致力機制活,爭當深化改革的排頭兵。近年來,三明加強探索創新,醫改成為全國樣板,林改保持全國領先地位,特色改革亮點頻現,精準扶貧、生態文明、巡查制度、園區企業資產按揭貸款等重點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今年,三明創新開展“六最”營商環境對標活動,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落實趕超任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同時,積極擴大開放,參與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融入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承接自貿區外溢效應,爭當區域協同發展的橋頭堡。 致力產業優,打造產業轉型的集聚地。把產業優作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主攻方向,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對10家重點培育的百億龍頭企業、5個千億產業集群,制定出臺百億龍頭企業、千億產業集群培育方案和培育壯大百億龍頭企業八條扶持措施;加快實施105個投資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目前三化轉型氟化工項目全面啟動、三元正極材料等一批產業項目開工建設;推動三次產業擴量提質為方向,實施新一輪技改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現代農業提升發展四個行動計劃,全市冶金及壓延等四大傳統產業實現產值1837億元、比增18.1%,稀土等4個新興產業實現產值580億元、比增19%。奮力沖刺100天,打好項目攻堅戰。截至9月底,全市列入省級“五個一批”項目4080個、總投資7550.3億元,新增項目3053個,其中新增產業項目2438個,占新增項目總數的79.9%,新增開工項目和增資項目735個、116個,新增項目數均居全省第一。自10月18日啟動“五個一批”項目攻堅沖刺100天以來,三明市列入“五個一批”項目攻堅沖刺100天行動的426個項目,已有95個項目實現轉化。 致力百姓富,建設宜居宜業的生態城。把百姓富作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落腳點,不斷在補齊民生短板中增進人民福祉。在全面完成年度28件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同時,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補好補實教育、衛生與健康、養老和城鄉民生基礎設施等領域短板。重點聚焦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第一時間將17種國家談判抗癌藥品納入醫保目錄,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個人自付300元封頂,其余由醫療扶貧基金補助、醫保基金兜底。脫貧攻堅扎實推進,年內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可全部脫貧。 致力生態美,爭創綠色發展的先行區。把生態美作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內在要求,污染防治取得實效,市區空氣質量達標率全省第一,還有6個縣級城市空氣質量位居全省前十。立足三明的比較優勢,在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資源往產業走等方面加強項目策劃,力爭年內再策劃項目100個以上,不斷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最普惠的民生產品、群眾的健康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