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0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隨著香港人口趨向老齡化,香港大學最新研究預計,到2050年,香港髖骨骨折新癥人數比現在增加兩倍。現年64歲的Anita以前每日工作12小時,甚少做運動,加上常服胃藥阻礙了鈣質吸收,57歲時已開始行走不穩,站立都會搖晃,最終要打補骨針。醫生表示,運動是骨質疏松的良藥。 據報道,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張正龍引述港大研究表示,香港80歲或以上人士的髖骨骨折發病率,在兩岸三地當中最高。香港每10萬名80歲或以上人士中,便有近2200名女士及1200名男士有髖骨骨折。而隨著社會上人口趨向老齡化,預計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個案將不斷攀升。現在新癥每年約9500宗,推算到了2050年將增至2.7萬宗,比現在多約兩倍。 張正龍解釋,骨骼質量在年輕時會持續增加,至約30歲時到達巔峰,之后反而會慢慢下降。而女性可達到的巔峰骨質量會比男性低,女性更年期的荷爾蒙轉變,會令骨質流失更快。骨質疏松和肌肉差的患者,容易跌倒導致骨折,最常見的是髖骨骨折,估計每960人中便有1人在1年內會出現髖骨骨折,當中超2/3是女性。約10%至25%患者更是在骨折后首年死亡。概括來說,八成患者日常活動困難,四成無法獨自步行,27%需入住護老院。 Anita退休前任職金融行業,因壓力過大,加上每日上班12小時和久坐缺乏運動,胃部出現問題,7年前更發覺自己連站立都左右搖晃。 Anita做骨質密度檢查后,才知患上骨質疏松,因不適合服用傳統藥物雙膦酸鹽,要打補骨針,她其后努力運動,每日跳舞和走路,行走時不再感到搖晃。 張正龍強調,年紀大骨質不一定差,但過度減肥和節食,可導致吸收鈣、維他命D和蛋白質等營養不足,加快骨質流失。此外,酒精會令骨內的破骨細胞變得活躍,酗酒者鈣質流失更快。張正龍稱,可做適當的負重運動預防骨質疏松,年紀大的人也可用水瓶代替啞鈴來鍛煉。 坊間不少人會吃鈣片補救,張正龍表示,不少醫學文獻顯示,從食物吸取鈣質最理想,有研究也成若服用鈣片忘記大量飲水,可能會出現腎石。 而且,補鈣也需要配合維他命D才可發揮更好功效,張正龍建議在早上7至8點和黃昏時候,外出曬太陽15分鐘,吸收維他命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