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人越來越追求生活質量,一項調查發現,85%受訪港人每月最少1次使用休憩用地,當中97%受訪者經常前往居所附近的休憩用地。其中南區居民享用海濱設施的次數冠絕全港。 據報道,獨立智庫“思匯”于2018年1月至2月在18區訪問了3600名香港居民,并深入訪問有孩子者、青年(18歲至29歲)、老人(60歲及以上)及居于不同房屋類型的4個聚焦小組,發現退休人士大多前往小型游樂場及休憩處及公共屋邨的休憩用地,與長輩同住的人也較常使用休憩用地。 年輕受訪者傾向使用體育設施或購物商場,大部分使用者(97%)通常前往居所步行范圍之內的休憩用地。 調查發現,居于公共屋邨或大型私人屋苑的人使用休憩用地的次數,遠比居住在私人樓宇的人為高。 各區市民前往海濱或河畔長廊的次數也有分別,當中南區和東區等設有海濱長廊的地區使用率較高,相反觀塘、灣仔、油尖旺等地區的居民則鮮有前往海濱。 散步(74%)、休息或放松(68%)是最常見的靜態活動。約33%受訪者表示會到休憩用地社交,30%為等候或消磨時間,另有23%為了享受清新空氣和自然環境。 動態康樂活動方面,最受歡迎的是跑步(33%)和太極、瑜伽或拉展運動(34%),只有約15%受訪者會進行球類運動,當中以籃球最受歡迎(9%)。 近半數受訪者最希望區內增設自行車、慢跑道及更多草坪、蔭棚和可以坐下聊天的設施。 同時,約75%為人父母的受訪者要求為子女提供騎自行車和滑板車的空間,約半數提出要與自然環境互動和歷奇游樂場。年長受訪者方面,58%受訪者希望增設扶手和防滑地板等安全設施,55%要求增加座位和可進行太極及其他活動的多用途活動空間。57%青年受訪者則希望增設燒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