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錦飛 通訊員 林文婧 金文蓮 實習生 陳昕 國慶黃金周期間,全國景區門票價格下調,武夷山接待人數和總收入卻雙雙創出歷史新高:全市接待旅游人數41.0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34億元。 數據亮眼,源于全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武夷山市委書記林旭陽說,單一的旅游產品已無法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必須從觀光型旅游向復合型旅游轉變,武夷山通過“旅游+”,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整合綠色生態、“萬里茶道”起點、朱子文化發源地、紅色文化、柳永文化等資源,做活夜游、體驗游、紅色游等新業態,擦亮武夷山“雙世遺”金字招牌,以新供給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點綠成金,爭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先行者。 多業態融合,朋友圈不斷擴大 目前,武夷山擁有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等各類景點36處,其中5A級1處、4A級4處、3A級4處,旅游產業呈量質齊升態勢。但不可否認的是,旅游產品層次不夠豐富,旺季旅游、淡季開會的模式一直存在,游客來去匆匆,“一日游”現象普遍。 為改變這一狀況,武夷山以項目為抓手,努力補旅游短板,從觀光型旅游向復合型旅游轉變。 夜游項目曾是武夷山旅游的短板,2010年開演的印象大紅袍,填補了夜間文化生活空白,演出叫好又叫座。今年黃金周期間,接待人數屢破紀錄,10月3日接待游客8588人,上座率99.8%,刷新紀錄。“這是文旅融合的典范,精耕細作的內容與武夷山茶文化深度融合,深受游客喜愛。”印象大紅袍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彬說。 除印象大紅袍、武夷水秀及夜游下梅等保留節目外,武夷山還推出一系列夜游產品,催熱夜游經濟。9月,在南平市第二屆旅發大會期間,武夷山啟動宋街夜游項目,在崇陽溪之畔,布局民宿、酒吧等業態,點亮武夷宮景色。“夜游崇陽溪”也于近日試運行,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自然環境夜景演出,以醉與美為主題,將自然景觀、科技手段融為一體,呈現一場夜游視聽盛宴。“水美城市豐富了旅游內涵,以水補山、以水秀城,推出巖骨花香等慢步休閑旅游線路,將景點串珠成鏈,讓武夷山處處見風景。”武夷山市水利局局長馮極云說。 “紅綠”搭配,在綠色生態游外做足紅色游文章。9月27日,上梅暴動陳列館、坑口革命歷史陳列館、武夷干校陳列館在革命老區上梅鄉和洋莊鄉開館,并推出3條武夷山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借此“唱響紅色、打造綠色、包裝古色”。 武夷山市副市長張賢軍說,“旅游+”促進深度融合,業態多點開花。武夷山首個運營的溫泉旅游項目——武夷山茶湯溫泉度假村項目已開工,這是印象大紅袍產業鏈延伸產品;武夷山與佳龍集團聯手打造佳龍文旅項目,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大熊貓公眾教育和科學研究基地擬落戶武夷山,將填補武夷山、南平乃至全省生態文化主題旅游的空白。這些產品成為打造旅游產業升級版的新支撐,讓游客有更多“留下來、住下來、還想來”的理由。 服務大升級,快車慢游新體驗 9月初,韓國旅行商考察團一行60余人來武夷山考察踩線。“希望韓國與武夷山直飛航班能盡快啟航,讓更多韓國游客欣賞武夷山人與自然和諧的典范。”第二次來武夷山交流考察的韓國考察團團長韓智寧說。 韓智寧的愿望很快就要實現。“國家口岸辦同意武夷山航空口岸臨時對外開放,允許國內航空公司開通國際航線。”武夷山機場相關負責人透露,近日《福建省口岸辦關于武夷山航空口岸臨時對外開放的通知》的下發,將打開武夷山開放新局面,在目前在飛13個航點的基礎上,今年新增武夷山—濟南—哈爾濱航班,加密香港—武夷山航班,并計劃于10月30日開通杭州—武夷山—曼谷航線。此外,武夷山直飛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航線也已提上議事日程,爭取明年實現直飛。 8月22日起,武夷山東站加開9趟列車,其中有6趟列車的始發終到站是武夷山東站,另外3趟則去往上饒、廈門、上海等地,大大強化南平作為閩北閩中交通樞紐的地位,旅游客源市場半徑大大增加。 “武夷山已初步形成集航空、高鐵、高速、高等級公路于一體的現代立體交通網,打造3小時旅游經濟圈,我們還創新行業監管機制,率先成立旅游警察大隊、旅游巡回法庭等機構,智慧旅游平臺為游客游前游中游后提供涵蓋吃、住、行、游、購、娛在內服務,全面提升游客旅游體驗。”張賢軍說。 隨著印象戴斯酒店、千禧嘉元大酒店落地,武夷山住的功能更完善,游客有更多選擇。這些內功的升級,讓“慢游”來得順理成章。目前,過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數為1.8天,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人均停留3.04天,三日游占總游客的53.26%。 借力雙世遺,品牌營銷走向世界 雖有“雙世遺”金字招牌,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營銷正是打通旅游需求和供給之間的通道。 日前,武夷山作為福建首個亮相中央電視臺《魅力中國城》第二季的城市,“書記化身代言人,觀眾變身游客俠”的互動創意,讓全國觀眾領略武夷山文化和自然的魅力。 眼下,武夷山“五個一百”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讓百名作家、百名音樂家、百名書法家、百名畫家和百名攝影家說出、寫出、畫出、唱出、拍出心中的武夷山,換個角度打品牌、擴知名度。 9月12日,2018年武夷山國際馬拉松賽的報名啟動,這項12月2日開幕的大賽將迎來世界各地萬名跑者,加上10月將舉辦的武夷山國際輪滑節、武夷山國際騎游大會等,通過“旅游+體育”深度融合營銷模式,讓金秋武夷愈發迷人。 “這些在國際上有影響的體育賽事,擴大了武夷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除了現實的體育旅游客源增加外,通過媒體傳播的潛在影響力更是驚人。”武夷山市副市長彭秀蓮說。 武夷山依托閩贛革命根據地、閩北紅色首府及一大批革命歷史遺址,打造紅色記憶之旅,吸引海內外大批學者、院校師生到此開展茶學、理學、國學、禪學、科普學、養生學等研學和交流研討。此外,紀念朱熹誕辰888周年系列活動、歡樂茶節、食品博覽會、五夫荷花節、吳屯稻花魚節等活動亮點紛呈,讓武夷山全域旅游高潮迭起。 “通過多元化的精準營銷,清新福建、快樂武夷這個口號深入人心。以補齊短板、豐富業態、主動營銷的內外兼修模式,實現武夷山旅游花開全域,高品質旅游創造新供給,推動旅游發展高質量,開啟了武夷山旅游新篇章。去年,武夷山接待旅游總人數1283.11萬人次、同比增長17.30%,實現旅游收入240.66億元、同比增長24.90%。”林旭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