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上杭縣首個信用鄉鎮掛牌。(資料圖片) 步步為營:信用鄉鎮接近全覆蓋 今年7月,52歲的村民傅東華在家門口領到一張大大的“獎狀”。由于征信良好,他們一家被當地金融部門授予“金牌信用戶”稱號。 “開展誠信典型創建活動,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起‘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對改善金融和投資環境有著重要意義。”據人民銀行上杭縣支行行長邱永春介紹,近年來,上杭縣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創建“信用單位、信用村、信用鄉鎮”活動,培育了一批信用先進典型,“我們希望以點帶面,輻射和帶動企業、群眾自覺講求信用”。 “實際上,上杭的金融誠信體系建設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幾年前。”邱永春告訴記者,早在本世紀初,上杭縣就開展了金融信用鄉鎮的創建工作,2002年6月,全省首個信用鄉鎮在下都鄉掛牌。此后,上杭逐步完善了信用鄉鎮考核評價體系,每年對轄區鄉鎮進行動態評選,并對獲選鄉鎮進行相關表彰和獎勵。 “轄區內信用村(社區)總數達本鄉鎮建制村(社區)總數80%以上;貸款不良率低于1.5%,鎮辦及村辦企業無不良貸款……”在2016年出臺的《上杭縣“信用鄉鎮、信用村(社區)”考評辦法(試行)》文件中,記者看到,考評體系對信用鄉鎮的評選評級條件及考核程序等進行了詳細說明。 “經過十多年努力,現在我們基本達到信用鄉鎮全覆蓋。”據悉,截至2018年6月末,上杭全縣22個鄉鎮中有20個評為信用鄉(鎮),信用鄉(鎮)占比達90.91%;全縣共創建信用村(社區)312個,占全縣建制村(居)委會的90.7%。邱永春說,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活動也助推了當地政府各級各部門加強風險防控意識,積極協助各金融機構清收不良貨款。例如,司法部門加大力度協助各金融機構清收不良貨款,縣法院受理上杭農商銀行執行案件262件,標的全額16185萬元,結案124件,實現債權7895萬元;集中曝光失信被執行人1050余人次,同法拘留58人次。截至目前,上杭縣344個建制村(社區)中的21個無不良貸款,無不良貸款建制村數占全縣建制村數6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