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洞溪生態濕地公園內,清澈的河水穿流而過。 賴志昌攝
東南網龍巖8月15日訊(記者 賴志昌 通訊員 曹建橋)象洞溪水流域水質提前三年達到Ⅲ類水質目標;一批批產業帶動示范戶初具規模,轉產轉型生態經濟效益初顯;從生豬養殖污染大鎮蛻變為天藍、地綠、水凈的生態清新小鎮……這是武平縣象洞鎮兩級政府用兩年時間,交付給人民的一份滿意答卷。
近年來,武平縣和象洞鎮政府持續開展生豬養殖業污染的綜合整治工作,通過以“拆、轉、治、清、管”多措并舉,讓困擾閩粵兩省多年的重大水環境污染問題得以解決,為各地生態治水提供切實可行的成功經驗。
百日攻堅,“喚”回一汪清水
青山環抱,綠水潺潺。近日,記者走進武平縣象洞鎮,發現空氣清新了,溪水也清澈了,往昔彌漫在空氣中的惡臭也已消散不見。實際上,許多人不曾料想,兩年前“河水濃如墨,出門捂鼻走”還是象洞人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
象洞地處武平縣東南山澗盆地,南與廣東蕉嶺縣接壤,象洞溪屬韓江流域松源河水系上游地區,主河道全長14.5公里。上世紀90年代,象洞在武平縣率先發展瘦肉型生豬養殖,養殖高峰期,全鎮生豬存欄占全縣50%以上,然而生豬養殖業的無序發展,讓清澈的象洞溪變得烏黑發臭,遭受嚴重污染。象洞溪流域污染甚至被環保部掛牌督辦,但幾經整治收效甚微。
2016年3月,閩粵兩省簽署汀江—韓江流域水環境補償協議,同年4月,武平縣全面打響了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全縣抽調260名黨員干部奔赴象洞,開展生豬養殖污染治理工作。截至當年9月,累計拆除生豬養殖場約37萬平方米,流域內7個村整治取得全面成效。
“這場‘百日攻堅’戰,經各方努力,最終取得很大成效!”象洞鎮副鎮長練國華介紹說,今年4月,該鎮啟動新一輪生豬養殖污染綜合整治攻堅戰,用時70天關閉拆除轄區最后兩個村太山村、中段村94戶,共計5萬多平方米生豬養殖場,生豬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實現又一階段性勝利。
水更清,天更藍,如今象洞鎮往昔“一汪清水”的圖景又變成了現實。經過長效治理,象洞溪恢復了往昔的清澈,閩粵省際交界處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水,原設定2020年達到Ⅲ類水質目標提前實現。
此外,根據龍巖市環保局今年6月監測數據顯示,象洞鎮區域內象洞逕、曹地溪、光彩溪三條掛號小流域考核斷面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實現連續在Ⅲ類以上水質,創近30年來最好水環境質量,也成為目前龍巖市16條掛號劣Ⅴ類水質小流域整治中,唯一達到Ⅲ類水以上治理效果的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