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8月15日電(記者 徐文婷)“唐卡作為藏傳佛教藝術,每一步都要非常專注,需有內心的沉淀。”畢業于香港城市大學的陳浣廷拿起手邊盛有金粉的顏料碗對記者說,“單磨這個金粉就要3天時間,加水沉淀后,再加入骨膠制成顏料,這與用成品顏料作畫的感受完全不同。” 今年夏天,陳浣廷與其他12名香港青年報名參加了由香港青年交流促進會與網上青年協會共同舉辦的“唐卡工坊——唐卡初級畫師內地實習計劃”。7月初,他們來到位于青藏高原東部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進行為期40天的唐卡繪畫學習,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熱貢畫院院長娘本。 唐卡是藏族地區的宗教卷軸畫,同仁縣素被稱為“藏族畫家之鄉”。源于此地的唐卡藝術因融合了西藏“曼唐派”畫法、敦煌壁畫以及其他藝術風格而馳名中外。數百年來,這里涌現了大批從事唐卡、彩繪和雕塑的民間藝人。 “每天早晨8點開始就盤坐在墊子上開始畫畫,到晚上10點結束,中間只有吃飯時間休息,每天10多個小時的堅持本身就是種內心的修煉?!标愪酵⒄f,學習過程充滿了“意想不到”:從底稿、磨布、制作顏料到上色、勾線每個步驟都需要畫師自己完成,這種“原始”的藝術方式“讓唐卡傳承得非常好”。 更讓她感到“意外”的是唐卡傳授的師徒關系?!拔覀兺ǔR饬x的學畫方式更像是一種‘等價交換’,但是唐卡傳統的師帶徒都不收學費,還包吃住,這背后蘊含了獨特的文化和民俗?!痹陉愪酵⒖磥?,唐卡出師一般需要5年,一個多月就學完繪制全過程“感覺像在跟時間賽跑”。 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這次參與“唐卡工坊”項目的學生在香港都經過了初步選拔,具有一定的繪畫基礎。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大三學生余沅榆是被唐卡的細膩所震撼,才慕名而來的。“在學校畢業展上我第一次看到學姐畫的唐卡,第一反應是居然這么美,真的是她畫的嗎?那種精細程度讓人非常驚嘆?!庇嚆溆苷f,學習一段時間后,發現唐卡的每個步驟都很考驗畫師,比如暈染是用一支筆完成的,用很淡的顏色一層一層蓋上去,環環相扣。 余沅榆自幼學畫,擅長工筆?!靶r候學畫是為了娛樂,上學后開始學技巧,來到這里發現畫畫可以是一種信仰,這是一個思想提升的概念。我很幸運能夠接觸到這種文化?!?/span> 午后的同仁縣很安靜,鮮有汽車駛過,路邊有孩子在玩耍,街上時常能看到穿著絳紅色袍子的僧人走過。 “這里與香港的環境很不同,非常寧靜,人也很淳樸?!庇嚆溆苷f。學畫期間正好趕上藏族的“六月會”,非常熱鬧,到了村子里就有人邀請他們去家里做客。“我們吃了很多當地特色的面食、干果,可是我們跟他完全不認識,這種體驗非常棒?!?/span>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大三學生王安妮選擇了《白度母》作為她學習的作品?!疤瓶ㄊ恰援嬔允?,以畫言事’,白度母形象很優美,代表長壽、健康。我希望通過學畫能學到更多背后的文化,期待有機會再來?!彼f。 “過去唐卡傳承都是父傳子、師傳徒,傳男不傳女,如今這些陳規打破了,學習唐卡的人越來越多。今年畫院里來了香港的學生,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文化交流和傳承。”熱貢畫院指導老師扎西達娃說。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會副主席林榮鋒介紹,香港青年內地交流計劃已舉辦了四年。“今年10月在香港有一個大型唐卡藝術展覽,這些學生作品也會展出。我們希望借這些活動,讓香港青年更加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進而推廣這些文化和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