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余暉照射在村尾的百年老樟樹上,池塘邊垂釣的愛好者的魚竿在空中畫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村民們在自家房前忙碌著……8月11日,走進梅列區陳大鎮砂蕉村砂坪自然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態和諧的田園山水畫。 曾經的砂坪村道路狹窄,環境雜亂,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整齊的樓房,新建的別墅,成排的綠化苗木和潔凈的休閑慢道,成為這幅山水畫最靚麗的底色。這是梅列以城帶鄉所取得的顯著變化。 梅列區屬于三明市中心城區,城市不大,有23個建制村,大多村離市區較偏遠,經濟發展和城市相差甚遠,2011年,梅列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9161元,可支配收入不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近年來,梅列區突破思維定勢,產城融合,做好城市經濟文章,以城市經濟的提升,帶動農村發展,縮小城鄉差距。2017年,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32元,增長10%,比2011年收入增加了1.8倍。 通過擴大城市面積,讓郊區農村變成新城,農民變市民。位于梅列區北部的北部新城,在2011年時只是一個住著77戶不足300人的叫貴溪洋的小村莊。2013年來,梅列區成功引進知名地產企業碧桂園、萬達、中梁等進行開發,經過幾年的開發,一個小村莊變成了一座新城,77戶農民成了市民,住進了市區時代錦陽背后的別墅安置區。梅列城區面積也擴大了5平方公里,占到梅列區城區面積的23.8%。 通過資本下鄉,“借財生財”,發展城郊型農業,讓黃土變黃金。梅列區引進源豐農業有限公司,在陳大鎮碧溪村及周邊流轉土地1000多畝用于種植提子,發展集提子種植、采摘、觀光、葡萄酒釀造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村里的種植大戶也借機成立了三合果蔬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擁有千畝種植基地,全部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年銷售收入近900萬元。“自從合作社實行‘農超對接’,我們種的蔬菜在大城市里可吃香了,有多少賣多少。”自從加入了合作社,社員李海再不用發愁種出的菜賣不出去了。在梅列區,像三合果蔬專業合作社這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20多家,吸納農民近千人,出資總額達3480.45萬元,讓黃土變成“金”。 (三明日報梅列記者站 肖慶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