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 通訊員 林耀琳)近日傍晚,福安市甘棠鎮過洋村村前廣場文化亭里熱鬧非凡,30多名畬族群眾圍坐在一起,聆聽理論宣講輕騎兵“土專家”林勇銘的講解。 “三年前,我來過過洋村,這次又到村里,感覺村貌煥然一新。這是黨的好政策帶給咱們畬村的巨大變化。咱們要利用好政策,在致富路上快馬加鞭……”林勇銘結合實際,用淺顯易懂的方言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說得深入淺出,畬村群眾聽得聚精會神。 “今天講的政策精神,跟我們每家每戶息息相關,轉換成方言就更好理解啦。”現場群眾紛紛說。 過洋村距鎮區4公里,四面環山,人口1074人,其中畬族人口800多人,是典型的少數民族村。原本經濟薄弱的村莊,因為種植茶苗成為有名的茶苗繁育基地。如今,過洋村培育的茶苗遠銷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去年貧困戶100%脫貧,有的村民還買車買房,過上了小康生活。 “我種了10畝茶苗,分布在偏遠的自然村,現在茶園的路很多都已損毀,不知道國家有沒有政策扶持呀?”“我想做大育苗產業,前幾年碰到貸款難,不知道現在銀行有沒有新的政策扶持?”……村民們圍著宣講員問個不停,尋求良策。林勇銘是潭頭鎮柯洋村的村主任,也是柯洋村茗福合作社的帶頭人。他一一作答,并結合自身經營管理的經驗將國家政策講得透徹明白。 村民蘭成貴創辦的福安市農豐種植合作社,有100多畝茶苗基地,去年營業收入達100多萬元。黨的十九大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這讓蘭成貴對發展現代農業有了持久的信心與動力。 蘭成貴說:“聽了宣講報告,很受鼓舞。我的任務就是朝著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品牌化經營的方向前進,把茶苗產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