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港澳臺地區的37名高校學子近日來到黃大仙故里浙江金華,參加第三季“臺港澳學子走進‘僑仙’故里金華”活動,開啟了為期10天的文化尋根之旅。 回家的感覺真好 “關上房門是星級酒店、打開房門是溫馨家庭、走出家門是鄉野生活”,這是金華首創的“家+”模式。在前兩季“臺港澳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活動中,它深受學子歡迎。 學子們入住“家+”有一定的儀式。“家+”的住家們手拿對聯站在村口,學子們則需要在另一邊的對聯中,找出與自己入住之處相呼應的對聯。“少小離家老大回,下一句是?”“鄉音無改鬢毛衰。”“哈哈,孩子,歡迎你到我家。”配對成功后,學生即可跟著住家回去。 來自澳門、目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讀研的吳海琴對此感觸特別深:“這里的一山一水、一家一戶、每個人一下子變得非常親切,好像前世注定的親人一樣,注定在某個地方相遇,真的太美!” 每當夜幕降臨,炊煙升起,在古村落的一幢幢房子里,一戶戶“家+”燈火通明,港澳臺學子與住家叔叔阿姨們一起用餐,一道聊天,一片歡聲笑語。 金華市港澳辦主任章宏說,金華要通過“家+住宿”“家+餐飲”“家+活動”,特別是“家+特殊人文”,打造環境古樸、設施現代、人文誠善,既有住家體驗又有旅行情懷,還有研學修行的臺港澳學子的“情感驛站”和“心靈港灣”。 文化傳承的使者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精華濃縮,黃大仙文化已經在22個國家和地區傳播,金華傳統村落文化也留在了臺港澳與海外高校學子的記憶里。 “我們兩岸三地青年一代有責任當好保護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使者。”來自香港大學的丁澤棋認為,金華要與粵港澳聯手,更好地保護和發揚“黃大仙文化”,使其成為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代表。 澳門城市大學萬淑娟同學則建議,金華要用好作為黃大仙文化發源地、港澳影視演員常年在橫店拍攝作品的獨特優勢,精心制作黃大仙文化和傳統村落文化影視作品及動漫產品,延伸文化產業鏈,使自身成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接、凝聚海內外華人的重要紐帶。 活動組織者之一、北大金華選調生吳俊鵬說,每一季港澳臺學子進古村活動中,都會開展以傳統文化的傳承、融合、發展為主線的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論壇,以此推進兩岸暨港澳青年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繪中國夢。 鄉梓故里的依戀 “黃大仙在港澳地區可謂家喻戶曉,寄托了我們祖祖輩輩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歸屬與依戀。沒想到黃大仙來自金華,而且有1600多年歷史了。”第一次來金華文化尋根的香港大學學生藍曉珺感慨不已。 金華是黃大仙的祖庭所在地。晉代黃大仙因擅長煉丹和醫術,一生勸善揚善、懲惡除奸、有求必應,澤被一方,民眾遂為之修祠,世代祀奉。隨著金華鄉親旅居港澳地區和海外,黃大仙信仰也走向港澳和海外,并成為眾多華僑華人心中的“僑仙”。金華一直是港澳臺地區和海外信眾的朝圣地,兩岸三地經常在這里聯合舉辦廟會和旅游節。(陳旭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