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家跨境電商O2O商場在平潭落地,實現“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直接提貨”的購物新方式。 福建日報記者 林映樹 攝
平潭加快旅游與文化、體育、影視等領域跨界融合,培育新業態,產業鏈朝多元化方向延伸
平潭旅游,唱響“海洋生意經”
東南網7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霞 張哲昊)
“旅游1+N”是當下文旅行業發展的新模式。隨著平潭獲批國際旅游島,平潭筑巢引鳳,旅游產業集聚,“平潭藍”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日益攀升。
那么,如何讓“旅游+”和“平潭藍”相結合,以豐富旅游內涵,集聚旅游人氣?
“平潭正初步構建起海洋游、文體游、購物游、鄉村游、醫養游等旅游產品體系,促進平潭旅游業從單一的觀光型向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等多元化方向轉變。”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撬動藍色經濟
在6月底舉辦的2018平潭國際海洋旅游與休閑運動博覽會上,VR、AR、游艇、帆船等海洋休閑和運動項目逐一亮相澳前臺灣小鎮,僅三天時間便吸引人流量超2.5萬人次。
這是一場海洋旅游的盛宴,來自國內外160多家參展企業聯手打造1.4萬平方米的展區,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撬動藍色經濟正當時。
海洋資源是平潭的最大優勢。據了解,平潭海域面積6064平方公里,全島海岸蜿蜒曲折,岸線長達408公里。“其中,沙灘岸線長達70多公里,灘面坡度平緩,可同時容納十萬人。”平潭綜合實驗區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負責人林雄生說。
有了優渥的自然條件,平潭該如何“走向深藍”?近年來,平潭以項目為依托,深度融合海洋運動、海釣娛樂、海島觀光、游艇產業,做大、做強海洋經濟這塊“大蛋糕”。2015—2018年,平潭成功舉辦國際帆船賽、公開水域挑戰賽、沙灘排球賽、風箏沖浪等品牌賽事共計15場,累計迎四方賓客200萬人次。平潭還啟動省級休閑海釣示范基地,先后完成魚池、海釣船停泊點、游客釣臺及部分島礁建設。此外,平潭還啟動金井灣郵輪碼頭規劃和無居民海島開發論證工作等。
盡管處于起步階段,不少業內人士仍看好平潭海洋旅游的市場前景。在博覽會上,得知平潭每年約250天風力達到七級,來自法國Seaphora咨詢 公司高級海事顧問 Vincent Clouzeau表示,這是發展帆船運動的絕佳地點,平潭可舉辦帆船賽事或推廣風帆旅行項目,以此帶動經濟增長,打造平潭國際海洋城市。
保利侯爵(福建)游艇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申建言平潭發展游艇產業。他說:“平潭的海風和海水的質量很好,完全可以做帆船比賽、帆船培訓和相關帆船航海文化的推廣。另外,平潭的海釣文化也是一大亮點,每年都有大量的游艇和帆船經過平潭,可以作為游艇、帆船的補給點、停靠點和服務點。”
隨著近年來平潭對海洋旅游資源進行立體式、全方位綜合性開發,平潭旅游在拓展自身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為其他產業提供動能。
風生水起的跨境電商產業就是一個生動的縮影。今年5月,我省首家跨境O2O商場在平潭開業,率先發展跨境電商“前店后倉”新業態,實現“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直接提貨”的購物新方式。
數據能說話:今年1—6月,平潭跨境電商保稅進口入區貨值2.02億元,同比增長310%;出區91萬多票,同比增長290%,出區貨值1.8億元;直購進口出區3.4萬票,貨值1500萬。
保稅商品O2O展示交易模式,因其較低的關稅標準和更快的提貨速度,將吸引更多旅游消費人群,有力拉動平潭旅游型經濟發展。
“采用‘旅游+互聯網’模式,平潭將進一步促進旅游業與金融、會展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