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四川,有興奮的感覺。”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說。“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前夕,林鄭月娥率超過90人的香港代表團訪問四川。他們中有政府官員、商界代表、參與地震救援的各組織代表等。過去10年間,林鄭月娥9次訪川。“我每一次來,在四川都會有新發現。都是為了工作,這也是我對四川人民的一份承擔。” 始終關注災后援建項目 “無論是作為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還是政務司司長以及行政長官,我都很關愛、很重視援建項目,所以來得多一點。”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香港第一時間提供援助。林鄭月娥作為特區政府發展局首任局長,當年10月便與時任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赴川,負責援建工作。 據四川官方公布數據,香港除在搶險救援階段捐款捐物外,共援建190個項目,覆蓋四川廣元、綿陽、德陽、成都等12個市(州),受惠人口達3000多萬。項目涉及學校、醫院、社會福利、體育等公共服務,交通等基礎設施,臥龍自然保護區及醫療、康復、培訓、心理撫慰等支援服務。 林鄭月娥回憶道,當時可以選擇“寫支票”的方式,捐錢進行援助,或者采用“交鑰匙”的方式,帶工人到當地建設。但是,他們最后選擇了一種“獨特”的方法,由特區政府出資、四川承建,過程中并未完全放手。 “從設計到標書和監督都全程參與,讓香港建筑經驗滲透進援建工程之中。”林鄭月娥說。2016年,她作為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訪川,以“滿分”評價香港對四川的援建工作。“歷時8年的特區援建工作圓滿結束,每一分每一毫都用得很到位。” 推動川港合作邁上新臺階 此次訪川,林鄭月娥與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共同主持川港高層會晤暨川港合作會議。這是香港首次與內地西部省份建立合作平臺,也將災后重建中催生的兩地短期合作模式提升為長效合作機制。根據會議內容,川港就“一帶一路”建設及經貿、文化創意產業、創新及科技、金融、旅游、機場及鐵路建設管理等11個合作領域達成共識。 林鄭月娥說,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在此之際提升川港合作層次,別具意義。展望未來,川港雙方聚焦重點合作領域,一要共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兩地企業建立策略伙伴關系。二要把握“雙創”發展機遇,推動川港大學和研發機構繼續加強交流和合作,加快高新科技技術及產業發展。三要促進“民心相通”,雙方要繼續并肩做好青年發展工作,進一步促進兩地青年交流。 彭清華說,香港是享譽世界的“東方之珠”,是全球公認的最自由開放、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和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保持著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香港如今已是四川第一大外資來源地、第四大貿易伙伴。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及災后恢復重建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友誼與合作,為川港全面深化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四川將與香港一道,把握新時代內地與香港特區深化合作新機遇,共同推動川港合作互利邁上新臺階。 并肩做好青年發展工作 林鄭月娥往返川港的10年間,兩地合作日益密切,內容從災后重建輻射至醫療、教育、文化、社會及經貿等領域。去年9月,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設立“蓉港快速通道”,提高前往香港旅客的放行速度。四川全省同年港澳通行證辦理數量為109萬余本,赴港澳旅游簽注超過206萬件次。 璀璨香江,豐美文化。香港樂團SIU2、香港中樂團、香港話劇團、香港八和會館等演藝團體近來紛紛受邀赴川演出,眾多青少年也時常往來于川港。香港賽馬會對外事務部主管潘太平說,未來3年,馬會將繼續與香港不同的學校合作,邀請不少于900名香港學生來川交流。 在林鄭月娥看來,青年是社會的未來,培養香港青年成為有素質的新一代,對社會有承擔,具備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有利于香港的長遠發展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她期望香港與四川能繼續并肩做好青年發展工作。“‘川港青年交流計劃—巴蜀文化之旅’的啟動,將促進兩地青年交流。” 如何促進川港兩地在科技創新領域的交流合作,也是林鄭月娥此次訪川的重要關注點。在川期間,訪問團參觀考察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藝創空間、電子科技大學荷福研究院,并參加“川港科技創新人才基地”授牌儀式。林鄭月娥在臨別之際提到,彭清華對香港青年非常關心,雙方此次確定一項香港青年訪問四川的文化交流活動,并將繼續討論有關青年發展的項目。(記者 張 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