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5月13日電 題:債券資助先導計劃有望開啟香港債市新裏程 新華社記者張歡 香港日前公布了惠及全球發行人的債券資助先導計劃詳情。這一計劃將為合資格的發債人補貼部分發債費用,吸引更多企業來港發行債券。 業界認為,香港債市可乘「風」揚帆,順勢改變外界抱有的「厚股薄債」印象,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並更好地配合內地企業「走出去」步伐,取得兩地雙贏效應。 面向全球發行人推行資助 為了更好地把握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機遇,以及應對各金融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特區政府宣布,將實施為期3年的面向世界各地發行人的債券資助先導計劃。香港金融管理局10日公布了這一計劃的詳情。 金管局助理總裁李永誠介紹,每筆債券發行的資助金額相當于合資格發行費用的一半,上限為250萬港元或125萬港元,區別在于是否具有有效的信貸評級;每個發債人最多可為兩筆債券發行申請資助。 根據計劃要求,債券資助的申請人需要具備如下資格:發行人過去5年內未曾在香港發行債券;在香港發行的債券金額最少達到15億港元(或等值外幣),由金管局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托管及結算或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債券發行時在香港向不少于10人發行,或向少于10人發行但其中沒有發債人相聯者。 目前所涉及的金融機構已經表達了對資助計劃的歡迎態度。匯豐集團資本巿場亞太區聯席主管陳紹宗表示,預料這一計劃可以擴大香港債市的深度及廣度。 改變「厚股薄債」印象 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往往給人「厚股薄債」的印象,其實香港債市活躍程度並不遜于股市。在此基礎上,此次推出的債券資助先導計劃,將進一步推動市場發展,逐步改變外界抱有的刻板印象。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2017年在香港發行的美元、歐元、日元及港元債券規模達4670億美元,較2008年增長7倍,是2017年5800億港元股市總集資額的6倍多。按照發行量計算,香港已經成為亞洲重要的債券市場,2017年的發行量占比約為10%。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一系列措施推出後,更多的發行人參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香港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和產品多元性,也為香港金融業和專業服務提供者帶來更多商機。 根據金管局的測算,按照資助計劃的15億港元最低發行額,每筆債券發行將為香港帶來750萬-1500萬港元的經濟收益。 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表示,香港已是亞洲地區的銀行業中心,股票市場也居于世界前列,進一步促進香港債市發展,可以避免過度依賴銀行體系和股票市場,有助于強化金融系統的穩定性,也利于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持續發展。 利好香港與內地的又一舉措 業界人士評價,這項計劃可視為去年「債券通」裏程碑之後,債市領域又一項內地和香港雙贏的措施。 近年來內地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需要大量資金拓展海外業務。余偉文表示,內地企業「走出去」可觀的融資規模,一方面可助力釋放香港債市潛力;一方面也需要更為多元化的選擇,尤其是可以對沖風險的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 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顯示,去年內地企業發行外幣債券金額超過2200億美元,其中相當規模經由香港發行,主要類型為美元債券和「點心債」(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金管局的研究報告判斷,未來一段時間內,緣于內地市場的去杠桿進程,離岸市場平均融資成本相對較低,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頗具吸引力。 「香港的金融制度完善,融資成本在債市新措施落實後將更具有吸引力,會有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和金融機構積極利用香港平臺發債融資。」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地區金融市場部主管陳銘僑說。 「不少內地企業關注『一帶一路』的發展項目,令相關融資需求上升,債券資助先導計劃正好能夠吸引這些發行人。」陳紹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