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漁業防災減災能力,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國將規劃建設10大沿海漁港群,建設形成93個漁港經濟區。值得一提的是,在東南沿海漁港群的規劃建設中,將推動形成包括寧德市的福鼎、三沙灣、三都澳東沖半島在內的15個漁港經濟區。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編制并印發了《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2018~2025年)》,對此進行了明確。 值得一提的是,東南沿海漁港群涉及福建省寧德市、福州市、平潭綜合實驗區、莆田市、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大陸岸線長3752公里。規劃支持建設中心漁港19座(其中新建中心漁港3座、由現有中心漁港擴建7座,由現有一級漁港升級為中心漁港9座),新建一級漁港21座,漁船安全避風容量達到45600艘,有效避風率達到68.93%,推動形成福鼎、三沙灣、三都澳東沖半島、黃岐半島、平潭島群、莆田、泉港、惠安、石獅、晉江、廈門、龍海、漳浦-云霄、東山、詔安15個漁港經濟區。 福鼎漁港經濟區:該區域內海水產品總產量19.05萬噸,擁有海洋漁船4653艘,分布有大小漁港26座,其中中心漁港1座(沙埕中心漁港),一級漁港1座(福鼎崳山媽祖一級漁港),二級漁港3座,三級及以下漁港21座。規劃期內重點支持擴建沙埕中心漁港,升級擴建福鼎崳山媽祖一級漁港為中心漁港,新建福鼎筼筜一級漁港,推動形成集濱海觀光、旅游綜合服務、漁業生產、商貿等為特色的漁港經濟區。 三沙灣漁港經濟區:該區域內海水產品總產量39.50萬噸,擁有海洋漁船6089艘,分布有大小漁港15座,其中中心漁港1座(霞浦三沙中心漁港),二級漁港4座,三級及以下漁港10座。規劃期內重點支持擴建霞浦三沙中心漁港,推動形成集冷鏈物流、水產品加工、修造船、對臺商貿、遠洋漁業配套等為特色的漁港經濟區。 三都澳東沖半島漁港經濟區:該區域內海水產品總產量50萬噸,擁有海洋漁船7966艘,分布有大小漁港26座,其中一級漁港1座(霞浦石湖一級漁港),二級漁港5座,三級及以下漁港20座。規劃期內以霞浦石湖一級漁港為基礎,重點支持新建霞浦西洋一級漁港、閭峽一級漁港,推動形成集海島觀光、旅游綜合服務和漁業生產貿易等為特色的漁港經濟區。 據了解,漁港是集漁船停泊與避風、魚貨裝卸、物資補給、冷藏加工、流通貿易、船網工具修造為一體的漁業綜合生產基地,是漁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是現代漁業綜合管理的核心。選擇漁船重點集中區和重要漁業生產區,加快沿海漁港建設,提高沿海地區綜合防災水平,既能給漁船和漁民建造一個安全的“家”,滿足漁船安全避風和休漁期停泊需要,真正解決漁民民生問題,使漁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又能降低惡劣氣候對沿海地區侵襲造成的損失,保障沿海相關產業健康發展和漁區基礎設施安全。(寧德晚報記者 吳寧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