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力推“四好農村路”建設,力爭2020年基本實現—— 鄉鄉通三級以上公路 近日,我市出臺《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2018-2020)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所有鄉鎮通達三級以上公路,力爭率先在全省基本實現2000人及以上的建制村至少有一條通達雙車道水泥混凝土道路;創建1個“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2至3個省級示范縣,創建一批市級示范鄉和生態示范路。 建好 提高市級補助標準 《方案》提出,從今年開始,對在2018—2020年完工并經市級核銷的項目,提高農村公路建設市級補助標準,三級以下縣道晉級建設按50萬元/公里、三級縣道路面重鋪按20萬元/公里予以補助,四級公路雙車道晉級建設按20萬元/公里、四級公路雙車道路面重鋪按15萬元/公里、四級公路雙車道路面拼寬(原路面寬度≤4.5米)按10萬元/公里予以補助。 管好 實施縣鄉村三級“路長制” 泉州已初步建立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路長制機構,并完成鄉村道專管員招聘工作。到2020年底,路長制各項工作將實現常態化。 在實施路長制基礎上,泉州將建立縣級路長辦公室總牽頭,政府各相關部門、交通綜合執法機構、農村公路管理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分工負責、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路產路權保護工作。 養好 消除隱患打造生態示范路 《方案》明確,將農村公路養護市補資金具體分為“固定市補資金”和“增量市補資金”兩大類管理,“固定市補資金”(每公里縣道3500元、鄉道1750元、村道500元)在市級配套資金籌集到位后予以一次性下達;“增量市補資金”(每公里縣道4000元、鄉道1750元、村道500元)則實行與縣級財政養護資金配套掛鉤,待核查縣級財政養護資金配套到位后兌現。 目標也在《方案》中明確,至2020年底,全市基本消除縣、鄉道重大安全隱患,基本實現危橋“發現一座,改造一座”的動態管理目標。2018年起,每年還將打造農村公路養護生態示范路100公里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養護市級補助標準也有了提高,其中,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按縣道2萬元/公里、鄉道1萬元/公里的標準予以補助,省、市補助合計不超過項目建安投資;危橋改造按500元/平方米行車道面積的標準予以補助等。 運營好 推廣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 泉州將推廣建設以農村客運(含城鄉公交)、農村物流(含零擔貨運、小件快遞等)為基礎,集車輛服務、公路養護、交通執法、郵政業務辦理、旅游集散、電商、餐飲民宿、文化休閑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多站合一”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至2020年底,計劃在既有的51個農村客運站的基礎上拓展運營服務功能,新(改)建并投用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10個。經驗收合格的服務站,將可獲得30萬元的市級補助。 為保障運營安全,農村客運車輛100%安裝車載衛星定位終端,100%接入省衛星定位監控平臺。(記者 吳麗嬌 通訊員 林巍 林泳坤 林真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