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鳳獲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2017年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5月2日,年逾九旬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王丹鳳在上海逝世。 提起王丹鳳,現在的“80后”、“90后”們可能并不熟悉,但是有一首膾炙人口的童謠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那就是“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里......”這首童謠最初的出處就是王丹鳳主演的電影《護士日記》,傳唱萬家,歷久彌新。 王丹鳳祖籍浙江寧波。1941年從影,因出演《新漁光曲》一舉成名。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王丹鳳塑造了50多個銀幕形象,表演婉約細膩,真切感人。 值得一提的是,王丹鳳與香港還有一段緣分。 1948年,王丹鳳赴香港,在長城、南國等影片公司主演《無語問蒼天》《瓊樓恨》《海外尋夫》等6部電影,事業再上高峰。那時,她的影迷遍布東南亞,影響力輻射美加華人地區。 新中國成立后,懷抱著對新時代的向往,以及為與人在上海的未婚夫柳和清完婚,王丹鳳放下香港的一切,回了上海。對于王丹鳳的告別,香港影迷多有不舍,當年香港報刊對于王丹鳳的上海大婚,還有大版面報道。 上世紀80年代初,王丹鳳逐漸淡出影壇,后隨丈夫遷居香港。香港不僅有她的事業,也有往昔的明星朋友,更有千千萬萬記掛著她的影迷。 香港歌星羅文1981年在接受香港報紙采訪時說:“從前在廣州念小學的時候,班上分成兩派。一派迷王丹鳳,另一派迷王曉棠。我是王丹鳳迷,我的偶像就是王丹鳳。凡是她演的電影,如《護士日記》《海魂》《家》等片,我上映一部看一部。《護士日記》我都看了三遍,那首插曲‘小燕子’我都背出來了,至今還能從頭到尾唱下來。” 洗盡鉛華,舊雨江湖遠。在香港,王丹鳳潛心為內地與香港電影文化界的交流繼續發光發熱多年。 王丹鳳獲上影演員劇團和上海電影表演藝術協會頒發的榮譽獎項(2017年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2017年,在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王丹鳳被授予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久違臺前的王丹鳳現身領獎,激起無數人對她與其作品,以及往昔歲月的無限懷想。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應上海廣播電視臺邀請,王丹鳳生前還重新回到鏡頭前演唱了《小燕子》。而今斯人已逝,中國電影界緬懷追憶這位前輩藝術家,她是“永遠的小燕子”。(編輯趙鳳艷 根據新華社、文匯報微信公眾號等報道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