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是一種酸甜可口的水果,但美味的后面是果農采摘時帶來的滿手傷痕。日前,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福建賽區預賽中,由漳州理工職業學院汽車修理專業大二學生王煒、游宗文、唐賜林共同發明創作的一款由機械爪、修剪刀、推桿合攏裝置、彈性剎線、自動復位機構、握把等組成的“菠蘿采摘器”作品獲得預賽一等獎,并晉級將參加今年7月在浙江工業大學舉行的全國決賽。 “菠蘿采摘器”發明團隊合影(中間三位為學生) 來自詔安、今年19歲的王煒告訴筆者,他們團隊三個都是福建人,接觸菠蘿比較多。菠蘿生長在蓮座狀葉叢中心,葉叢葉片邊緣布滿倒刺,采摘過程極易劃傷手部。每到采摘季,他們發現果農大都采用手握菠蘿莖部的方式進行采摘工作,雖然有戴勞保手套,但倒刺還是會扎進皮膚,而鋸齒也會勾住手套的線,不利于采摘的進行。農忙時,果農會請一些新手進行采摘,但新手的動作不夠嫻熟,還經常會發生砍傷菠蘿果實或是砍傷自己的事情。“如果有一種采摘工具可避免被菠蘿叢或菠蘿身上的倒刺刮傷,那該多好啊。我們通過在網絡上和各農用具商店詢問調查得知,市面上還沒有這種有效采摘菠蘿的便捷工具。少有的采摘設備均是大型機械,會使果農的采摘成本加大,并受地形限制,無法在山區進行采摘,這讓我們產生發明創作簡單實用、環保便宜的‘菠蘿采摘器’的想法。”王煒說。 今年初,王煒和游宗文、唐賜林三個同學開始構思如何制作采摘菠蘿機械工具。期間,他們前往龍海市程溪鎮菠蘿種植地考察,對菠蘿的生長環境和形態資料進行收集討論。在老師的指導下,3月份,他們形成了初步的設計方案:利用活塞環卡鉗的特殊運動原理改造成金屬機械夾,通過按壓推桿裝置控制機械夾閉合做到固定菠蘿功能;利用修剪樹枝所使用的專用修剪刀來代替砍刀,并使用焊接等方式將金屬機械夾和修剪刀進行合理結合;使用剎線的原理控制修剪刀的剪切,將菠蘿莖部剪斷完成采摘。 設計方案出來后,王煒、游宗文、唐賜林三個同學選擇材料焊接制作。由于是創新設計,很多零部件沒有現成的,他們經常一邊跑五金店找零件、加工工具,一邊將作品拿到程溪菠蘿種植地現場操作,教果農使用,聽取其意見,回來后對作品進行反復修改。“每一次修改都有提高,而果農也認可我們的作品輕便,只需要單人操作,短時間內就能學會。”王煒欣慰地說,“果農的肯定,讓我們多了一份自信和認真。” 4月22日,由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大學生機械創新競賽組織委員會、福建省高等院校機械原理及機械設計教學研究會主辦的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福建賽區預賽在漳州理工職業學院舉辦。“菠蘿采摘器”參加評選。對王煒團隊來說,這次大賽給了他們展現作品的機會,也是一次挑戰。最終,“菠蘿采摘器”因利用簡單的結構設計代替各種精密的機械設備,有助于使用人員的使用,更利于大規模的制造和普及的設計創新理念,受到組委會的肯定,獲得了預賽一等獎。“接下來,我們將從材料和樣式上對作品的缺陷再進行修改,申請發明專利,并迎接全國的比賽。”王煒說。 ☉鄭季華文/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