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澤先行先試 推進人事編制改革 人事編制改革優化基層人才結構,提升基層單位的服務水平。 豐澤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圍繞 “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這一醫改重心,在創新人事制度改革和隊伍建設、內部運行機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積極的探索與實踐。轄區內各有關部門借醫改“東風”,大膽先行先試,取得了較大突破,率先在全市探索實行核定公立醫療機構人員控制總數下的人事代理制度,為公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隊伍政策保障。 ■記者 李波玲 王柏峰 通訊員 杜天祥 文/圖 扶持社區衛生服務發展 隨著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醫改工作的深入推進,基層社區衛生人力資源明顯不足的現象日益凸顯。為扶持社區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加快促進“小病在社區”就醫格局的進一步形成,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熱點問題,豐澤區去年率先在全市探索實行核定人員規模總數控制下的人事代理制度—— 由區編制部門按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核定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控制總數525個(其中編制數不變),逐年公開招聘實行人事代理的編外專技人員,積極推進編外人事代理人員與在編人員同工同酬,全員競聘上崗、合同管理,由區財政給予編外人事代理人員經費補助40%。 同時,豐澤區還制定印發《豐澤區屬公立醫療機構編外合同制專業技術人員招聘與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規范編外人事代理人員的招聘與管理,不斷優化編外專技人員隊伍結構。 深化公立醫院人事改革 自2000年起,泉州市正骨醫院便率先在全市全面實行人事代理制度改革,積極探索不占編制、通過備案、以人事代理形式公開招考工作人員,并實行全員中層干部競聘選拔、雙向選擇,按崗取酬等一系列人事改革,有效激活內部用人機制和醫院的快速發展。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編制“只減不增”的改革給在編中高級專技人員的職稱聘任帶來較大問題,成為制約醫院人才隊伍建設的一個瓶頸,全院現有人員587人,其中在編人員僅65人,僅占單位總人數的11.1%,且為高職稱、優秀骨干較集中的一個群體。 為此,去年豐澤區政府本著順應改革發展新形勢需要,以改革促發展的醫改精神,從政策上保障優秀人才待遇,召開區醫管委專題會,研究同意正骨醫院全面實行崗位管理。打破公立醫院人員身份限制,實行在編與編外人事代理人員專技崗位職數全院統籌、動態管理,進一步推進在編與編外人事代理人員同工同酬同待遇。并按照全國中醫醫院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標準等有關規定,核定正骨醫院人員控制總數700個、專技崗位數630個,今后還將繼續根據醫院業務發展及床位數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