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泉州教育工作要點確定 新增7000個幼兒園學位 初中“壯腰”高中“提質” 核心提示 推進基礎教育擴容提質工程,推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進校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工程……記者從昨日召開的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市將按照“抓均衡、夯基礎、補短板、抓優質、促規范、提質量”的思路,著力解決好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補齊教育民生短板,更好地滿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長的享有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教育的需要,奮力寫好教育“奮進之筆”。□記者 陳麗萍 曾聰虹 通訊員 陳華森 我市將新改擴建幼兒園,緩解學前教育資源供需矛盾。圖為小朋友參加幼兒園組織的運動會。(林勁峰 攝) 改擴建公辦園70所 普惠園覆蓋率達75% 后二孩時代,將迎來入園高峰,學前教育資源供需矛盾緊張。2018年全市擬規劃投資9億元,新改擴建幼兒園70所,建筑面積30.2萬平方米,其中新建公辦幼兒園20所列入2018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計劃投資3.2億元(市級補助2000萬元),建設規模10.25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新增學位7000個。 同時,推動形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落實城鎮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建設,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面向大眾提供普惠性服務,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5%左右。 建成市機關幼兒園東海園區 建設市二實小開發區校區 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意見,是我市抓好義務教育工作的總綱領。今年,我市將落實泉州市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規劃,初中基本消除大班額、小學消除大班額300個。同步建設城鎮學校,實施鄉村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努力辦好鄉村教育,優化義務教育資源結構,提高均衡發展水平。 同時,穩妥推進集團化辦學、“小片區管理”“名校辦分校”等改革,爭取泉州市機關幼兒園東海園區建成并招生。加快建設泉州第二實驗小學開發區校區和臺商投資區湖東實驗學園建設,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引導學生就近入學及有序向新區、郊區疏散分流。 “全面改薄”惠及12.1萬人 校安工程新增學位6920個 2018年,是我省“全面改薄”工作規劃實施的最后一年,也是關鍵之年。全市計劃投資1.39億元,完成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任務6.18萬平方米,建設完成后將惠及學生12.1萬人,特別是寄宿生2.5萬人。 建設中小學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項目28個。我市計劃投資3.28億元,建設規模12.2萬平方米,消除安全隱患校舍1.13萬平方米,預計建成后新增學位6920個。 擬創辦高端民辦雙語學校 查處“非零起點教學”行為 我市將扶持規范民辦教育發展,進一步規范民辦初中招生,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擇校熱”等熱難點問題。鼓勵支持民間資本興辦教育,積極創辦1所高端民辦雙語學校,爭取項目早日落地。 同時,依法從嚴治教,堅決查處一些中小學存在的“非零起點教學”行為,堅決查處個別在職中小學校教師課上不講課后到校外培訓機構講,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一經查實,一律依法嚴肅處理,直至取消教師資格。 泉州三中整體并入泉州五中 實施高中教育普及攻堅計劃 今年,我市還將推進普通中學提質工程。重點實施初中“壯腰”工程,補初中薄弱短板。將泉州三中整體并入泉州五中,有利于進一步統籌和優化市區初中教育資源配置。目前,泉州五中初中部南北校區教育教學的整合、融合、一體化管理,有序有效推進。 前不久,省教育廳公示了34所省級示范性高中,我市11所學校榜上有名(其中3所為候選建設學校)。今年,我市將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要持續推進普通高中達標建設,提高普通高中辦學質量,滿足高考綜合改革新要求。 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普及殘疾少兒15年免費教育 特殊教育方面,出臺實施泉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推進縣級特殊教育資源和指導中心建設,繼續扶持10所普通學校配置殘疾兒童教育康復資源教室,提高特殊教育基礎能力。 做好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教育安置,基本普及殘疾少年兒童15年免費教育。 建成10個市級職教集團和8個市級職業院校聯盟 職業教育方面,我市將建設覆蓋全產業鏈的職教集團,強化校企協同育人,建成市級職教集團10個左右,并爭創省級示范性職教集團3個左右。整合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等各類資源,建成市級公共實訓基地10個左右,力爭達到省級標準2—3個。大力推行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深化“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力爭試點專業全面覆蓋主要產業。 實施職業教育名師“百人計劃”和名師工作室建設工程,遴選100名職業院校中青年學科(專業)帶頭人,建設30個名師工作室。重點支持建設13所省級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8所市級特色中職學校(含技工學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以專業建設為紐帶,組建職業院校聯盟,促進中高職協調發展,建成市級職業院校聯盟8個。探索建設職教園區,通過職業院校與產業發展同步規劃、與產業園區同步建設,擴大職業教育資源,服務區域產業發展。 大力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提高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支持泉州師院創建省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泉州師院、閩南理工學院做好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項目建設,泉州理工職業學院升格為泉州理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院校。 推進校長教師素質提升工程 提高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津貼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今年,我市將完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持續推進校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工程。“以整肅師德師風校風學風,恪守職業操守,樹立隊伍良好形象為總線,以堅持廉潔辦學,保障校園安全特別是師生生命安全為底線,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學校主陣地,立德樹人為紅線,以強化教師的專業成才和校長的辦學治校能力為突破口,致力提升教育質量教學成績,讓莘莘學子可持續發展,讓廣大家長有更多的獲得感為主線,以爭取錦上添花,多出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名人、名校為金線。”市教育局局長廖伏樹表示。 今年,我市將讓教師繼續“走出去”,拓寬視野。實施基礎教育“領航團隊”培養工程,選派第二批100人赴北京、上海名校,進行為期一年的掛職跟崗研訓。“請進來”把脈提質。聘請國內外一線教育專家、名師、名校長組成專家團隊,有針對性選擇一些學校開展行政管理、隊伍建設、質量提升“把脈、斷癥、提質”,增強教育發展內驅力。 同時,創新編制管理和教師補充機制。盤活現有編制存量,優先調劑用于缺編中小學、幼兒園。市直先行、全市穩妥推進,提高市直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津貼。加快教師隊伍管理辦法改革步伐,持續開展教師技能崗位練兵、全員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