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閩西客家聯誼會集中組織學習《客家通史》情景。 □ 宋客 2月8日,閩西客家聯誼會召開《客家通史》出版座談會,邀請20多名專家學者就福建省委原副書記、福建省客家研究聯誼會原會長、福建客家研究院院長林開欽所著《客家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一書的出版進行座談。與會者一致表示,這是一部在客家研究史上極具代表性、權威性的學術著作,既正本清源,又學術拓展,既深刻闡述客家民系的形成發展,又結合歷史風物和時代精神,縱橫捭闔,立論高遠,指導性強,成為客家文化研究史上的一座高峰。現將有關專家學者的觀點進行摘登,以饗讀者。 正本清源 理論拓展 劉友洪(龍巖市政協副主席、閩西客家聯誼會會長):通讀《客家通史》一書,有幾個明顯特點:一是政治性。該書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己任,洋溢著昂揚向上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自信,倡導客家文化與客家精神的弘揚、傳承,旗幟鮮明地反對文化“臺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彰顯了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服務的新時代政治使命,也凸顯了我們客家研究聯誼組織緊密服務新時代的宗旨與使命擔當。二是系統性。全書涵蓋內容極為豐富。既對客家形成、播遷的歷史作了較為詳盡的鋪陳,又以歷史為主線,文物史料為依據,對有關客家民系重大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了系統論述,對客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錯誤思潮和模糊認識,進行正本清源,還歷史本來面貌。三是理論性。全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真研究中國的民族史、戰爭史、移民史、客家華僑史、客家文化史、閩粵贛邊祖地史,以及近20年來客家學界有關專家學者的最新成果,博采眾長,提升融匯,史論結合,蔚為大觀,亮點紛呈。四是權威性。作者治學嚴謹,立論完全以史為據,充分發揮文物、史料的優勢,在占有第一手史實的基礎上,讓文物、史料發聲。五是指導性。該書通俗易懂,對客家問題研究、客家文化的研究、客家聯誼工作、客家事業的整體推進等方面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它不但是一部工具書,更是客家工作指導性強的重要學術文獻。 劉少雄(龍巖市作家協會主席):《客家通史》的出版,是客家學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該書以高屋建瓴的宏觀思考,綱舉目張,條理分明,邏輯嚴密,史料翔實,有理有據,以質樸流暢的筆觸敘述了客家的孕育、形成、發展和播遷的歷史,堅定了政治立場,厘清了大是大非,澄清了模糊認識,為客家學研究指明了方向,堪稱客家學研究的定鼎之作。《客家通史》,既突出重點,又兼顧全面;既有傳統的編年史特征,又有切合客家民系特征的開拓創新。為了將重要事件和包括軍事、文化、藝術等研究課題所涉及內容兼顧到,作者將“客家人大批遷徙海內外”“遷徙臺灣”,以及“新時期客家人的大遷徙”等,以獨立的章節凸現出來,既體現了客家史就是一部移民史、遷徙史的特點,又彰顯了贛閩粵邊作為客家祖地的重要歷史地位和“兩岸客家一家親”“天下客家是一家”的重要意義。 孫國亮(龍巖市政協文史委原主任):《客家通史》一書是新時期客家研究的奠基之作。通讀全書,有三點體會特別深刻。一是作者具有開闊的視野。全書的開篇就問道什么是客家、客家民系和客家人?南遷漢人何時、何地、何因進入贛南、閩西、粵東?為什么不采用中原客家五次南遷的說法?在客家研究中,如何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把客家研究推向前進等重大的理論問題,讓人充滿期待,然后再從歷史的角度一一釋疑解惑,頓覺豁然開朗。二是理論的高度。作者在繼承羅香林關于客家學說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和創新。比如對羅香林“客家先民五次遷移說”的觀點進行修正。三是學術的深度。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是怎么形成的?眾說紛紜。作者提出客家民系的形成在“唐末宋初至宋末元初”,并進行了一系列的佑證,很有說服力。 高屋建瓴 學術創新 鐘炳林(閩西客家聯誼會副會長):通讀《客家通史》,有三個方面感同身受:一是“理論創新”。該書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研究客家的形成、發展、播遷歷史,提出形成客家民系的四個特征,贛南、閩西、粵東都是客家祖籍地,突出客家源流又兼顧全面。二是“傳承創新”。該書充分運用正史、方志、文物史料和古族譜、古祠、古墓、古寺、古民居等,以及一代宗師羅香林的成果,論述了客家源流、客家民系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完善和發展羅香林的客家學說,同時又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論述。三是反對“臺獨”。該書在客家人遷徙臺灣章節,以豐富的歷史資料,闡明臺灣自古以來屬中國;從客家遷徙臺灣的過程,論證祖籍地與臺灣的關系是同宗同族同心聲,隔山隔水難隔情;從“臺獨”分子篡改歷史,對“族群”的政治利用,“臺灣客家認同”,制造平埔族的所謂“漢化”來否認族譜,揭穿“臺獨”分子“去中國化”的圖謀。 俞如先(龍巖市委黨校教授):增強政治站位,保持思想統一,是我通讀《客家通史》之后的真切感受。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該書開篇談“唐末宋初至宋末元初漢族客家民系的形成”,有兩個關鍵詞:即“唐末宋初至宋末元初”、“漢族客家民系”。其中,前一個是時間節點概念,指明客家民系形成的時段,后一個則突出強調所形成的客家民系不是別的民系,而是“漢族客家民系”。林會長一貫旗幟鮮明地強調,“認同漢族客家民系是客家研究的核心問題”,是政治問題。可見,開篇即暗含講政治的主題。其中的“紀事”篇,提出“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把客家研究推向前進”,毫不含糊、開門見山,提出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由此不難看出,講政治是貫穿《客家通史》全書的一條鮮明紅線,洋溢著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客家歷史文化的使命感。林會長具有豐富的政治閱歷和高瞻遠矚的政治站位,深刻洞察某些忌諱客家人中原傳承命題的政治動因,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守望客家鄉愁,堅守漢族客家民系的政治高地,身體力行,著書立說,在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基礎上,構筑了一道堅強的政治屏障。可以說,這完全符合全體中華兒女的根本利益,也是全體中華兒女最大的政治。 蘭壽春(龍巖學院副教授):《客家通史》是一部充滿活力和創新思想的歷史著作。如何看待羅香林“五次大遷徙說”的觀點,是任何撰寫客家史書者繞不過的話題,也是客家民系形成和播遷的重要論題。該書開篇就鮮明地提出“中原客家五次南遷的說法應予糾正”,應當“處理好五個關系才能凸顯客家脈絡”,令人耳目一新。同時還清楚地回答了什么是“客家先民”?如何理解客家人“根在中原”?為什么客家”五次大遷徙“的說法是不嚴謹科學的等理論命題,充分體現了作者不盲從、不跟風的治學態度,體現了傳承羅香林客家研究的真正成果。 現實關懷 推動發展 鐘德彪(龍巖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通讀《客家通史》一書,覺得可以概括為“三通”,即通盤、通透、通俗。“通盤”指客家民系形成的時空概念和立論架構,作者把閩粵贛邊作為客家祖地形成的一個完整地域,立論各個區域在客家民系形成過程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客家民系形成的時間界定在“唐末宋初至宋末元初”約300年的歷史,時間跨度之大,文化事象之多,足見作者花費的心血和駕馭的學術功力。“通透”是指論據的歸納總結和提升,抓住重要觀點、重要環節、重要事象,不厭其煩,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既有文獻的權威論述,又有文化人類學特別注重的田野調查所得出的實證,重在口碑實錄、重在風情展示、重在民間留存,成為科學的、正確的觀點的重要補充。“通俗”是指論證過程,涵蓋兩個方面,即在立論過程中提煉新的觀點,紋絲縝密,層層掘進,無懈可擊,又重在現實關懷,運用海內外人們所熟知的客家聯誼、研究、交流活動和新建設的博物館等載體,介述客家歷史人物及其所展示的客家精神和在開展對臺文化交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既凸現重點,又兼顧普及,非常難得。 李貴海(龍巖市僑聯秘書長):《客家通史》最大的特點就是內容豐富和通俗易懂,對于初學者來說,一書在手,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較全面了解客家,讀懂客家,所以說,這是一部普及客家文化的極佳教科書。這部書首先是一部通史,時間跨度一千多年,從中原漢民南遷,到客家先民的組成,再到客家民系的形成,再到客家民系的遷徙,從而得出“贛閩粵邊都是客家祖籍地”的結論,以史實為依據,佐以大量族譜資料,論證了“客家民系根在中原”,駁斥了“臺獨”分裂勢力鼓吹的“客家非漢說”,批判了否認血緣地緣的“文化認同論”和歷史虛無主義。其次這是客家學研究的一部集大成著作。一書在手,基本了解客家歷史和文化的全貌。三是通俗易懂,言簡意賅。把復雜的學術問題進行通俗化,實屬不易。 張永和(著名歸僑作家):《客家通史》的出版,在海內外引發新一輪的轟動效應。春節期間,筆者在與海外客家鄉賢互賀新春時,他們均盛贊《客家通史》的問世,為開創客家學研究新局面拓展了新的思路,作出了新貢獻。印尼客屬總公會創會會長吳能彬說,《客家通史》創造性地把客家的形成、發展、播遷的歷史展現出來,開辟了客家研究的新路子,極具獨創精神。馬來西亞客聯原主席肖光麟博士說,客家祖籍地問題,多年來爭論不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無形中影響負面。如今,《客家通史》作出結論,“贛閩粵邊都是客家祖籍地已成為全球客家人的共識”,不僅極具學術性、代表性,而且極具權威性,為全球客家研究聯誼開辟了新的途徑。加拿大客家海外聯誼會會長巫莉玫說,《客家通史》總結的“開拓進取、艱苦奮斗、崇文重教、愛國愛鄉”的客家精神,感同身受,“我們在海外的客家人,對這16個字體會很深,可以說是句句入腦,字字銘心!”客家精神是我們客家人在遷徙、拼搏和創業中,用祖祖輩輩的血汗總結和錘煉出來的。 謝小東(閩西客聯會副會長):拜讀《客家通史》一書,為客家建言。其一,保護與傳承客家方言要從娃娃抓起。客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獨特而不可多得的瑰寶,更是客家區別于其他民系的四個特征之一。語言是文化及其傳播的重要表征和載體,客家方言是漢族方言中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方言,必須給予足夠的保護以使永續傳承。其二,謀劃申請在長汀縣舉辦世界客屬懇親大會。長汀縣是古代汀州府治所在地,汀州是贛閩粵邊客家祖籍地的三個州府之一。汀屬八縣均為純客家縣。世界性的制度化的客家大型聯誼活動現有六個,其中僅有三個以“世界客屬”冠名。如果長汀縣能夠成功申辦“世客會”,并與“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和“公祭客家母親河大典”結合起來,必將成為世界客家史上獨一無二的“三合一”盛典!其三,設想促成贛閩粵邊區域合作開展客家學術研究。改革開放以來,客家學術研究日益增多,風生水起,取得諸多理論成果。可是,由于種種因素,一些學術觀點還有待達成共識,這就要擴大宣傳《客家通史》的正確觀點,合作開展學術研究,去偽存真,正本清源,用無可辯駁的客觀史實、真實可信的理論成果,去反擊“臺獨”分裂勢力的謊言謬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