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官莊畬族鄉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新路子,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探索以黨支部為引領、以黨員以產業為依托、以市場為平臺的新模式,深入開展黨員“進農家、結窮親、辦實事、促脫貧”活動,切實將抓黨建和促脫貧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建扶貧示范引領作用。 一是產業幫扶。采取“合作社+大戶能人(黨員)+扶貧戶”精準扶貧模式,指導貧困戶根據市場信息和自身田地條件發展適應市場需求農作物,通過發展生產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同時,結合貧困村資源優勢和產業特點,配齊貧困村領導班子、幫助貧困村上項目、完設施,實現“以項目帶動村發展,以村帶動戶脫貧”的目標。其中貴和村利用市級貧困村幫扶資金發展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特色種養業擴大村級集體經濟,摘掉“貧困村”帽子。德康村通過對粱吉、石子水庫進行改造,對外承包發展養魚業,充分利用水利協會,收取水費,發展水利事業的同時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下濯村、新民村利用建設千畝油茶基地,全面推進土地流轉種植油茶,實現村財穩定收入。 二是技術幫扶。對缺乏技術、市場信息的貧困戶,建立黨員“一對一”、“人盯人”幫扶措施,并舉辦少數民族種養技術培訓班,全程指導跟蹤服務,從品種選擇、生產技術、市場對接、產品銷售等方面主動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積極培育支持貧困戶結合自身優勢進行自主創業,著力培育一批貧困戶自主創業典型,引導更多貧困戶參與自主創業,實現貧困戶由“輸血”向“造血”轉變。如指導德康村藍乾貴等貧困戶自力更生,自主創業養殖蜜蜂,幫助聯系“虎媽一家”電商平臺,通過對土蜂蜜經包裝后實現網上銷售,下濯村福建鼎豐農業更是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積極支持貧困戶發展油茶種植,對貧困戶不低于市場價收購茶籽或茶油。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和積極引導培育,引導貧困戶實現自主創業。 三是用工幫扶。鄉黨委政府、各黨(總)支部合力,通過舉辦“雨露計劃”培訓班、“育嬰師”培訓班、少數民族種養技術培訓班等多渠道拓寬貧困戶就業平臺,并對有就業意向及有培訓意向的貧困戶158人進行就業輔導。合作社、企業在長期或季節性用工中,根據掌握的情況,結合用工條件優先聘用貧困戶家庭勞動力,增加貧困戶勞務收入。根據貧困戶就業意向,招聘貧困人口13人作為村級保潔員,大德農村、親親我家公司各吸納貧困戶就業5人,福建鼎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吸納貧困戶就業20多人。(通訊員 劉津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