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的春天,有一種文化的味道。 常山是全國第二、福建最大的華僑農場,來自東盟十國,及日本、美國、香港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僑及僑眷8000多人聚居于此,繁衍生息。他們帶回了僑居國的美食、舞蹈、服飾等特色文化,與閩南文化交匯融合,形成了當地獨有的東南亞特色僑鄉文化。 “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常山百姓的經濟社會生活如春天般生機勃發。早春時節,記者一行來到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感受那富有生命張力的“僑文化”。 “把祖輩的手藝傳承下去” 千層糕、木薯片、糯米糕、蜂窩……走進林月云的糕點坊,只見貨架上的印尼糕點琳瑯滿目,不時有顧客前來挑選購買。 “父母親是印尼歸僑。制作印尼糕點的手藝是從奶奶那輩傳下來的。”林月云介紹,“做糯米糕對體力要求高,手工打糯米和紅糖的過程需要持續兩個鐘頭,中途不能停歇。做千層糕則最考驗耐心,需要將攪拌好的原料在烤爐內一層一層地往上烘烤。因為每一層都很薄,稍微一走神就會烤焦,得守著爐子細致地烤。” 經過多年努力經營,林月云的糕點坊生意興隆,食客們經常前往排隊購買,產品如今還依托網絡、微店賣至全國各地,并被當成伴手禮帶往英國、美國等。 “高中畢業后,我就開始幫家里經營糕點坊。年底這段時間特別忙,每天要從早上7點忙到凌晨2點左右。訂單很多是半年前的,現都不敢再接了,怕做不出來。”林月云的兒子張泳文說道,“制作糕點雖然十分辛苦,但希望能把祖輩的手藝一直傳承下去。” 印尼糕點只是常山的特色美食之一。為進一步弘揚僑鄉美食文化,今年元旦期間,常山還成功舉辦了第五屆東南亞風味美食展銷活動,組織當地特色美食經營者一齊亮相,共設置150余個攤位,展出東南亞及閩港粵的風味美食、糕點200余種,三天吸引游客近7.8萬人次,營業額突破140萬元,創歷屆之最。 “美食搭臺、經貿唱戲。美食展銷期間,成功洽談引進6個項目,總投資達10億元人民幣,現場簽約4個項目,其中億元項目2個,分別是美肯科技項目與恒聯八方供應鏈項目。”常山開發區文教衛生辦主任、僑辦主任方子俊介紹。 “音樂舞蹈無國界” 漫步僑鄉,這里的建筑很有“東南亞范”,許多百姓家的陽臺和屋頂涂有鮮艷色彩,房前屋后種滿各式植物苗木,有些還是歸僑們從原來的僑居國帶回來種植的,蘊含著遠洋的記憶。 “河里青蛙從哪里來,是從那水田向河里游來。甜蜜愛情從哪里來,是從那眼睛里到心懷。哎喲媽媽,你可不要對我生氣……”聽到歡快的印尼歌曲《哎喲媽媽》時,常山老體協副主席葛美林的家到了。 1950年出生于印尼的葛美林10歲時隨爸媽回國。年輕時候,她便是常山華僑農場里的文藝骨干,退休之后,經常到華僑農場老廠部或僑興廣場免費教附近群眾跳印尼舞。 “音樂舞蹈無國界。我帶的舞蹈隊有20多位姐妹,有的是常山本地人,有的是河南人,有的是浙江人,有的是越南、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等的歸僑。年紀從30來歲到80多歲都有。一聽到音樂聲,大家都會開心地跳起來。”娓娓道來的同時,葛美林熱情地為我們沖泡了南洋咖啡。 “明月高掛在當空,思念的我隨著旋律在波動……”當播放機傳出《相逢在夢中》的柔美音樂時,葛美林那1歲大的小孫女突然跟著旋律手舞足蹈起來,把滿屋人都逗樂了。 “受我影響,孫女們都熱愛印尼舞蹈。大孫女7歲時就到常山僑區藝術團進行專業學習。小孫女七八個月大的時候,一聽到印尼歌,便會不由自主high起來。”葛美林一邊閑聊,一邊舒展開曼妙的印尼舞手勢,當起了小孫女的“啟蒙老師”。 不僅僅印尼舞,傍晚時分,只要天氣適宜,在常山僑興廣場、舊電影院門口、老人活動中心等處,經常可以看到群眾自發聚集而跳的泰國舞、越南舞、緬甸舞、馬來西亞舞等多種異域風情舞蹈。 “熱愛音樂和舞蹈,讓常山百姓的生活充滿了歡聲笑語。常山僑區藝術團的建設完善,促使東南亞各國的‘傳統民間舞蹈、傳統器樂’得到良好傳承。常山東南亞印尼風情舞成功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方子俊敘述。、 健康僑鄉"動"起來 “好!游起來!”春寒料峭,在華僑游泳中心,11位8至12歲不等的“小勇士”大膽地向寒冷宣戰,在教練的指導鼓勵下,認真地練習著冬泳。 揮拍、倒拍、轉腕擊球……在華僑羽毛球館,近20名球手正在打球,空氣中不時傳來球拍擊球那干脆利落的爆發聲,以及球手們的歡呼聲。 僑鄉群眾素來愛好體育運動,足球、羽毛球、游泳是常山三大傳統體育強項。“近年來,為傳承發展僑鄉體育文化,常山投入5000多萬元建設了常山華僑足球運動場、華僑游泳中心、華僑羽毛球館,并成立了足球協會、游泳協會、羽毛球協會,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僑鄉特色體育運動中,至今已免費培訓學員311名,其中1名入選廈門羽毛球隊、7人次入選省青少年男女足球隊。”常山開發區文體局副局長曾育勛介紹。 “以前,常山羽毛球運動沒什么專業室內場地,我們經常要跑到電影院的舞臺上打球,遇上下雨天,屋頂還會漏水。2016年,華僑羽毛球館啟用后,群眾打球終于有了好去處。”常山羽毛球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國偉說,“常山羽毛球協會會長由世界冠軍諶龍的教練郭義彪擔任。郭會長每年大概會回常山10趟,幫助指導參加正規訓練的學員。” 有了華僑游泳中心,喜歡游泳的常山群眾日漸增多。“特別是夏季,每逢周末,通常有400多人前來游泳。”常山游泳協會會長黃田茂介紹。隨著游泳運動的發展,常山游泳協會還獲得由中國救生協會下發的“常山水上救生志愿者大隊”和省泳協下發的“福建省少年兒童培訓基地”兩塊牌子。 “在常山,足球是歸僑僑眷們最喜愛的運動之一。運動場所的健全完善,推動當地足球運動持續發展。”曾育勛介紹,“目前,漳州市體育局在常山掛牌設立了‘漳州市青少年足球培訓基地’,常山中學、常山中心小學獲評‘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常山中學男女足球隊雙雙斬獲市第十三屆運動會冠軍和2017年漳州市中學生足球聯賽男女組冠軍。” ☉漳州新聞網記者邱丹燕許意斌 通訊員林思華王琳 實習生葉詩敏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