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他當選社區主任,同年又被推選為黨支部書記,開始了他的社區工作生涯。 12年來,他把社區當作自己的家來管理和呵護,把一個以老舊小區為主的社區建設成為全市的先進社區,被居民稱贊為“社區好管家”。 12年來,他穿梭在各個小區,千方百計為居民辦實事、解難題,帶領志愿者服務獨居老人,幫扶困難家庭,被群眾視為親人。 12年來,他先后獲得“寧德市優秀共產黨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寧德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等30多項榮譽稱號。 他就是現任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億利社區居委會主任余根田。 恪盡職守 做居民“代言人” 2006年8月,余根田通過居民選舉進入僑興社區居委會,開始了他社區工作生涯。 “從事社區工作后,發現社區工作遠比我想象的復雜,成天忙著協調一些家長里短的事情,與妻子一起經營的快餐店都顧不過來,為此妻子意見很大。”余根田說。 放棄每個月收入七八千元的快餐店,而選擇當時月工資只有500元的社區工作,妻子很不理解。她找過開發區組織部和分管社區領導說情,讓丈夫放棄擔任社區書記、主任崗位。 “我自己當時也在猶豫,社區這么多居民這么信任我,我作為一名黨員,你說不干就不干,將來怎么讓人相信你的為人。” 為此,余根田左右為難猶豫了3個月時間,他覺得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做完3年一屆的書記、主任工作。 下定決心后,余根田努力安撫妻子情緒,將餐飲店委托他人經營,便全身心投入社區工作中。他走訪小區,了解民情,反映居民呼聲,努力做好居民的“代言人”。根據居民需求,他先后建立社區服務平臺,青少年活動中心、居家養老活動中心,不定期組織開展社區文化活動,讓居民辦事更方便,業余生活更豐富。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僑興社區先后獲得“全國群眾文化體育先進單位”“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建省綠色社區”“福建省居家養老服務示范社區”“福建省12315維權先進單位”“福建省五星級信息化社區”“福建省平安家庭創建工作先進社區”等40多項榮譽稱號。而他也以優異的成績連續三屆被居民推選為居委會主任。 由于具有豐富的社區工作經驗,2015年他被調到東僑開發區社區管理中心指導其他社區開展社區工作。同年億利社區成立,新設立的社區缺乏有工作經驗的社區工作人員,他又被推薦到億利社區參加社區選舉,再次當選為社區居委會主任。現在的他更忙碌了,在做好億利社區工作的同時,還要兼顧其他社區工作。 “雖然很忙碌,但很充實。能與大家共同治理好社區,營造一個舒心的居住環境,非常有意義。”余根田說。 知百家情 做群眾“貼心人” “到社區工作后,我的手機就開始24小時不關機了,這樣居民有問題就可以隨時找得到我。”余根田說。 2011年大年除夕晚上,琴海豪庭小區因當時惡劣天氣造成供電中斷。過年沒電,80多位居民急得團團轉。余根田得知情況后,顧不上吃年夜飯,馬上趕到現場,一方面安撫居民,一方面聯系開發區相關部門和市電業局及時搶修。通過多方努力,終于在當晚12點小區恢復供電,等他調解完回到家已是凌晨一點,辭舊迎新的煙花早已漫天綻放。 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這是余根田工作的縮影。只要一有空,他就會到各小區里走走,跟物業工作人員和居民聊聊天,以“第一時間了解民情、第一時間傳達民意,第一時間解決民憂”。 在僑興社區工作期間,他根據群眾的需求,加強與勞動保障部門及區內工業企業聯系,帶領社區班子對下崗、失業人員調查摸底,組織養殖、家政、電工、汽修等轉崗技能培訓,成功推薦就業300多人;通過對社區殘疾人進行摸底、登記造冊,幫助聯系醫院鑒定、申請辦理二代殘疾證后使他們得以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組織成立黨員示范崗和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對病困老黨員、老同志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 到億利社區后,在走訪過程中,針對社區新小區多的特點,他與物業制定裝修垃圾清運管理制度,做到建筑垃圾當日清,保障了小區環境的干凈整潔,為“創城”打下良好基礎。春節臨近的幾天,他正和社區工作人員忙著走訪慰問社區里的困難群眾,及時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讓他們過個好年。 解百家難 做社區“好管家” 余根田早前所在的僑興社區是東僑開發區最早成立的社區之一,大部分小區居民因水、電、房屋質量、公共配套權屬、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與房地產開發商和物業發生各類的矛盾糾紛,甚至引發群體性上訪。 “社區是民情民意反映的第一個‘窗口’,群眾有什么困難,思想有什么疙瘩,有什么矛盾,都會先在這里顯現出來,做好社區矛盾化解工作很重要。”余根田說。 2010年,金城花苑小區為僑興社區管理的老舊小區之一,由于前開發商代收了首期水電“一戶一表”改造立戶費,但無法完成“一戶一表”改造,居民因而拒交水電費,自來水和電業公司只好采取停水停電的措施,矛盾一觸即發。 面對這樣的僵局,余根田帶領社區兩委成員積極介入社區工作的最難點,一方面與開發商、物業管理公司、水電部門及有關政府部門進行協調溝通,另一方面認真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幫助居民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引導居民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維護權益。他向居民保證,“你們把所欠水、電費用和水電終端改造費交給我們社區,到時水電改造沒完成就找我,開發商能跑,我老余是跑不了的”。正是他的這句話,居民看到了他的擔當。信任建立起來,問題就找到了解決的突破口。經過半年的努力,金城花苑小區 “一戶一表”的終端改造完成,持續了近三年的水電改造問題得到解決,小區居民拍手稱贊。 在僑興社區工作的9年里,他先后解決了轄區內存在的水、電、物業等200多個遺留問題,切實維護了社區穩定,得到居民的好評。他還被評為市、區兩級先進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林凌玲 文/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