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外再現一河清流,空氣質量也越來越好了。”2月9日,推開窗,遙望十幾米外的永定河,家住永定區城郊鎮羅潭村村民老廖以窗外的河景為豪:河水清澈透亮,風輕輕吹過,水面泛起一陣漣漪,微波緩緩地蕩漾開來。老廖家窗前河水質量的變化,歸功于永定區全面推進的“河長制”工作。據介紹,永定區24個鄉鎮(街道)26個水質考核斷面中,目前達Ⅲ類及以上水質標準的有24個,占92.3%。 一把手管河湖 三級護河隊同發力 永定區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要求,全面建立健全區、鄉、村三級河長制體系,實現河長制全覆蓋。設立的區級第一總河長由區委主要領導擔任,區級總河長由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區級河長3名,由區政府3位副區長擔任,分別負責汀江河永定段(含黃潭河永定段)、永定河(含撫溪支流)、金豐溪。設立鄉級河長170名,村級河長274名,分別負責各轄區內的河溪。為加強河道巡查管護,永定區成立了區、鄉、村三級護河隊。區環保、住建、水利部門組建了3支共43人有執法人員的護河隊;24個鄉鎮(街道)組建了24支共531人的由鄉級派出所、村管站、水利站等站所人員組成的護河隊;村級組建了279支共1936人的以村干部為主的護河隊。至目前,各級護河隊開展護河行動400余次。一次,龍潭鎮接到村民舉報物流園橋頭有渣土車河岸邊違法棄土,龍潭鎮護河隊果斷采取行動,會同區水政監察大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制止違規行為,河道警長(派出所長)立即安排警力將兩部渣土車扣留,同時責令違規業主恢復原狀并書寫檢討書張貼在集鎮中心環島、鎮政府大門口等顯著位置,以形成良好的懲教效果。 基層專管員推進“河長制” 河道專管員是奮戰在河長制工作最前線最基層的隊伍。永定區委、區政府按照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或河道長度5公里設立1名村級河道專管員的標準,結合村、鎮人口規模等因素,2017年3月率先實行河道專管員的選聘工作。當月,開展全區的河道百日大整治活動;5月,河道專管員開展巡查保潔工作,并嚴格落實河道專管員的津貼補助。同時,多次組織召開河道專管員業務培訓會,提升河道專管員業務水平和責任意識。8月11日-21日,區河長辦組織開展了村級河道專管員專項督查考核工作,通報表揚31人,建議撤換31人,留用察看15人。10月,新的河道專管員已到崗到位開展工作。此外,對河道專管員履職情況進行“回頭看”,進一步完善河道專管員的退出機制,真正選好配強河道專管員。 “微信+”創新管理河道 一次,撫市鎮鵲坪村專管員在河道巡視,發現河里有漂浮的塑料袋、飲料瓶等垃圾便下河清理。而他巡視河道的照片,很快便在村級“河道保潔”微信群里亮起,群成員們紛紛點贊。別小看這樣一個微信群,它可是永定“河長制”,實現“水清、河暢、岸綠、生態”目標的一把“利劍”。 永定區在創新工作機制中,充分利用“微信+”模式,逐步推進完善治河護河新篇章。區河長辦根據工作性質組建了河長、河長辦、河道專管員3個微信工作交流群,區河長辦通過微信群發出指示、了解情況、掌握動向,各級河長、河長辦工作人員、河道專管員通過微信上傳圖片、反映問題,一條條圖文并茂信息的推送,一項項工作的落實開展,一件件具體問題的反饋,微信群成了永定治理流河的“流動辦公室”。在村級,村民可以通過村級“河道保潔”微信群了解村內河道保潔工作情況,也可以隨時將轄區河道環境衛生問題拍照上傳到微信群里,還可提出相關建議、意見,河道專管員在第一時間開展清理并反饋整改結果,爭取做到河道保潔工作全公開,真正做到人人都是河道監督員。 □ 通訊員 劉永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