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晚,在中央電視臺綜合、紀錄、財經等主要頻道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四集《食養》中,用7分多鐘的篇幅,向全國觀眾展示了寧德市屏南縣的傳統藥膳。 在該集中,攝制組跟隨退休后加入屏南縣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想要把屏南草藥系統地調查整理起來的蘇維邦,前往漈頭村、長橋鎮等地,探尋把鄉野草藥融入日常飯食成就的食養良方,介紹了石仙桃清蒸鳤魚、春三草燉鵝、酒糟芋頭面、山蒼子根燉豬蹄、牡篙燉嫩鴨、敗醬草小腸湯等傳統藥膳,令人食指大動。 記者了解到,屏南藥膳已有千年歷史,是當地一張獨特的金字招牌,它“寓醫于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在屏南擁有的1500多種青草藥資源中,可做藥膳的有400多種,該縣因此獲得“全國民間藥膳示范縣”“福建藥膳名縣”等榮譽稱號。目前,屏南藥膳產業正在加速產業化步伐,據保守統計,屏南藥膳產業年產值已超1億元。 據悉,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于2月19日晚首播,在傳承前兩季節目格調、氣質的同時,第三季近觀食物之美,遠眺中華美食所根植的文化淵源,藉飲食之道深度挖掘更有價值和韻味的中國故事。全季共8集,主題分別是“器具”“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和“融合”,每集50分鐘。其中,“食養”是探討藥食同源,食物與養生之間的關系,該集在我國11個地方取景,以8位人物為敘事的主角。 ■新聞鏈接>>> 《食養》中提到的屏南藥膳 山蒼子根燉豬蹄:山蒼子有溫腎健胃,行氣散結的功效,燉豬腳時,將樹根砍成十公分左右的段,粗點的要劈開,食指粗細為佳。洗凈后和豬腳放入盆或缽,放上適量水,放在大鍋里大火蒸20分鐘,小火蒸40分鐘即可。不過據說味道比較苦、濃重,有興趣的話可以嘗試。 牡篙燉嫩鴨:牡篙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可以醫治夏季感冒、咯血、毒蛇咬傷等多種病癥。在秋燥時吃這個最合適。 敗醬草小腸湯:敗醬草又稱山苦荬、苦菜,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的功效,福建多地都喜歡吃這個降火。 酒糟芋頭面:芋頭面是屏南特色小吃,將蒸熟的芋頭去皮趁熱與地瓜粉(紅薯粉)相混,用手揉壓,使地瓜粉和芋頭充分均勻地混和在一起,至面團不粘手再分小塊,揉成手握得住的面團。湯鍋開后,用“蕃薯切”(閩東方言)架在鍋上,切成圓條狀,放入滾燙的鍋中,邊切邊煮。配上活血止痛,溫中散寒的酒糟,味道絕佳又能取暖。(記者 林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