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改革的活力釋放就體現在經濟發展的飄紅數據上。2017年,永安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6億元,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7億元,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8億元,與調整預算數持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1.6億元,增長6%;外貿出口14.6億元,增長3.5%;實際利用外資2100萬美元,增長7.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億元,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76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4元,增長11%;繼續保持全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市)”,全年經濟發展實現“滿堂紅”。 新興產業更加集聚。去年,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產業園管委會正式成立,同時,永安市被定位為全省石墨烯產業“兩核三區”發展布局中的“一區”。落戶在三明(埔嶺)汽車工業園區內的福迪公司、中科動力專用車生產資質獲得國家工信部批準。落戶在永安尼葛工業園區的科宏生物代糖新型甜味劑研發走在全國前列。 難題攻堅更加精準。2017年,永安市深入開展脫貧攻堅戰,實現340戶貧困戶706人脫貧;信貸風險化解攻堅行動有效推進,信貸不良率從年度最高的5.18%下降到2.66%,為近三年來首次降至3%以內;企業貸款難問題持續改善,為13家企業辦理園區企業資產按揭貸9.97億元,為48家企業辦理應急轉貸6.47億元。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泉三高速貢川互通正式運營通車,南龍鐵路、興泉鐵路、城東大道、高鐵南站站前廣場、城區道路“白改黑”工程、城市慢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獲評福建省唯一的首批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社會事業更加協調。被推薦為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榮獲國家群眾體育先進單位,順利通過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省級驗收,蟬聯省雙擁模范城“八連冠”,“三自三助”農村互助養老做法在三明市全面推廣,成為全省農村幸福院建設示范縣。 改革創新更加深入。完成《永安市空間規劃(2016-2030年)》編制,為全省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開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被列為全國首批“互聯網+”經濟林、竹藤花卉產品營銷模式示范單位和全省林業碳匯交易試點縣。 (本報永安記者站 魏興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