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2月5日電 題:香港拆彈專家:這是我們的責任,沒時間害怕! “你沒有時間去害怕,只感到自己責任重大。”香港警方爆炸品處理課炸彈處理主任盧秉善5日在位于灣仔的香港警察總部對媒體這樣說。 1月底,灣仔港灣道一個地鐵建設工地于一周內兩度發現巨型戰時炸彈,警方迅速展開部署,包括疏散人群并封鎖附近多座樓宇,最后成功銷毀炸彈里的火藥,解除危機。 “當時只想著以保障人命和財產安全為己任,若被恐懼支配則無法履行任務。”盧秉善當天在記者會上回憶說,處理第二枚炸彈時雨勢頗大,埋在沙石中的炸彈正慢慢被沖洗出來,需要盡快以沙包固定其位置。 自1998年加入爆炸品處理課的盧秉善強調,他們在處理炸彈時依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平時的訓練、經驗,以及同事之間的合作。 這兩枚炸彈均是二戰時期美軍使用的ANM65型高爆空投彈,一枚重約450公斤。加上2014年于灣仔皇后大道東發現、重達900多公斤的美國海軍M-66型未爆炸彈,香港歷史上共3次在鬧市發現巨型戰時炸彈。 警方這次分別花了24小時和26小時處理兩枚ANM65型未爆炸彈。負責拆彈的警方人員每兩小時換一次班,而由于盧秉善是主力拆彈人員,工作時間比其余同伴的長。他表示,他喜歡自己的工作,專注拆彈時完全不覺得累,直到完成工作的一刻,才感到心神俱疲,想倒頭就睡。 警方于當天向媒體展示兩枚彈殼,與此同時,盧秉善展示他的幸運T恤,上面以英文寫道:“Keep Calm. I’m a Hong Kong Bomb Disposal Officer.”(保持冷靜。我是香港炸彈處理警官。) 香港警方爆炸品處理課高級炸彈處理主任周錫健也表示,雖然這工作有危險性,但他們處理炸彈期間不會想太多,只是一心盡好職責。“如果我們不做,誰做呢?” 周錫健說,上周四發現的那枚戰時炸彈最難處理的地方,在于它處于不穩定的位置,加上下雨,讓人看不清楚炸彈引爆管等結構,警方花了很多時間去固定它才能處理。 “處理這枚炸彈有一定的危險,萬一發生爆炸,它在近距離產生的熱力可達3000至4000攝氏度,碎片可以飛至1000至2000米范圍,殺傷力會很大。”周錫健表示,他們花時間最多的是疏散人員,起碼用了12小時進行疏散和封鎖范圍。 周錫健說,處理這枚炸彈頗有壓力,除了擔心它會爆炸,也希望盡快把它處理掉,免得封鎖時間太長,對市民造成太多不便。 另外,警方在大約兩年前為香港鐵路公司員工進行相關培訓,幫助他們增加對炸彈的認識。因應這次挖出戰時炸彈,警方將于下周再為港鐵員工提供培訓。(新華社記者 張雅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