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後的潘墩河。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王元鍇 林傳樞/文 葉義斌/攝 居住舒適、安心,出行方便、快捷,環境美麗、清新……這是百姓心中宜居生活的「標配」。為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剛剛過去的2017年,舊屋區改造、水系治理、交通緩堵……我市堅持把補足民生領域各項市民關注的「短板」作為工作重點。一年來,城區42個連片舊屋區實現蝶變,32個緩堵硬件項目建成投用,城區43條黑臭水體摘了「黑帽」。民生「畫筆」浸染之處,城市新貌盡顯。 住有所居是幸福生活的根本,這支「畫筆」把一塊塊幸福「底色」畫進城區29877戶居民的家中,涉及舊房面積約566萬平方米,86條河道169萬平方米涉遷舊房也迎來改變。 舊改項目穩步推進,安置房品質也節節攀升。龍峰雅居園是鼓樓區屏東河附近的安置房小區,去年9月竣工交付後,回遷戶陸續入住,張明耀就是其中之一。對新房的質量,他大呼驚喜:「美觀大氣,還有大面積綠化和休閑區域,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倉山區雙湖新城小區,物業服務走上正軌。「每晚都有保安巡邏,我們很安心,小區衛生、綠化也都打理得井井有條,有時鄰裏有糾紛了,物業人員還會上門調解,住著多溫暖。」住戶李玥鑫感嘆。 新盼頭還遠不止這些。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到2020年,我市計劃全面改造中心城區106片、約2300萬平方米舊房。不僅舊改提速,優質的小區環境,具有良好服務水平的物業管理都將全面跟進,讓惠民利民的「大好事」做得有效率,做到「真宜居」。 「畫筆」所到之處,生活也在增添色彩。昨日下午,在金山水系PPP治理項目包洪陣河施工現場,倉山區建新鎮的幾位居民滿眼笑意,把兩面寄托著大家滿滿感激之情的錦旗送給市建委、市水務集團的工作人員。「水系治理這段時間,洪陣河的變化太大了,我們打心眼裏開心,這樣的惠民之舉,真正暖了我們的心!」 從又黑又臭的小水溝,「升級」為美麗的景觀河;從光禿禿的平地,變成了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和家住洪陣河附近的居民一樣,不少市民都感受到「治水年」的空前力度:7個PPP水系治理項目包同時推出,15年的建管全生命周期,加上強有力的治水團隊,讓城區43條黑臭水體迎來脫胎換骨般的蛻變。 躍進河10年斷點打通、紅星河、光明港、光明港二支河三水相連、浦上河實現貫通……為守住市民心中的那份內河情懷,眼下,城區102條內河的第二階段戰役全力開打,圍繞「水清、岸綠、景美、生態」的目標,科學治理全覆蓋,福州內河還將美出新高度。 一條條暢通路也被畫進幸福生活的畫面。1月18日,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和阿裏雲等權威機構,發布了《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在榜單中,福州在全國主要城市擁堵排名中列第34位,相較于2016年的第30位下降4位。 2017年對很多有車一族來說,是充滿驚喜的一年。行車路上,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一條新路或一座新高架「開門迎客」:7月24日,尤溪洲北橋頭互通立交3座非機動車及人行橋開放;8月1日,浦上大道改造工程主線通車;9月25日,華林站東高架橋通車;10月1日零時,二環五四路口改造項目所有匝道全面通車……32個首批緩堵硬件項目、新改擴建市政道路203公裏,6.3公裏/平方公裏的城區市政路網密度,就是用心「解堵」的最有力佐證。春節前,我市首條「穿山過河」的地下公路湖東東路就將建成通車,加上通湖支路、紅光路等片區通道即將通車,民生「畫筆」繪就的幸福生活圖景將更加精彩。 小故事 路更暢 心更順 「以前晚高峰開車回家,碰上堵車1個小時都到不了家,現在從單位出發,不到半個小時就能從北江濱到晉安區。」晉安鐵六小區居民黃珊珊告訴記者。 黃珊珊在省血液中心附近工作,華林路是她上下班的必經之路。 「以前,早晚高峰期堵車是常事,一個路口有時等四五個紅燈都過不了,開車上路經常一肚子火。自從華林路跨站東路高架投用,晚高峰北二環華林路口候燈車輛大為減少,華林路方向車流通行速度也大大提高。路暢通,我們的心情也更舒暢。」黃珊珊說。 除了緩堵工程,交警部門對非機動車的大力整治也給黃珊珊留下深刻印象。她說,以前開車上路,最怕的就是電動車,從去年11月開始,在每個路口,幾乎都能看到交警在對電動車交通違法進行整治。「明顯感覺電動車交通違法少了很多,原來屢見不鮮的超標電動車也難覓蹤跡。我從新聞上得知,去年11月開始,交警們已查處各類電動車交通違法26萬多起,查扣超標和無牌電動車近5萬輛。對大力度、常態化的電動車交通違法整治,我一定要給他們一個大大的贊!」 新房子 新成員 迎新年 「馬上就要搬新家,迎來家庭新成員,我們一家對這個新年都充滿期盼!」這些天,三叉街舊改涉遷戶江麗欽都在掰著手指頭數日子,2月8日是他們搬新家的日子,從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湖畔新村,搬進建築美觀、環境舒適的聯建新苑,江麗欽說,就像在做夢一樣。 江麗欽今年50多歲,1992年住進了湖畔新村,一晃幾十年,小區也漸漸「老去」。去年,江麗欽的女兒懷孕,一家人是又喜又憂,「我和女兒、女婿住在70多平方米的房子裏,小區沒有物業公司管理,樓道臟亂差,防火防盜等都成問題。」 隨著三叉街舊改項目推進,江麗欽在去年底拿到了聯建新苑135平方米的房子。「太高興了!」這段時間她和女婿輪流跟進裝修,就盼著早日住進新家。如今,一切準備就緒,住新房,添新丁,這些天她見誰都是樂呵呵的,「不僅房子變大了,小區配套比起過去也是大升級!」 采訪手記 「補短板」,是去年福州城市發展的關鍵詞。圍繞市民最為關心的民生「短板」,多角度齊發力。多年「蝸居」舊屋區的居民搬離老宅,住進了寬敞大氣的新居所;黑臭難耐的「墨水河」,變成了清澈暢通的景觀河;頻繁擁堵的老堵點,成了暢通無阻的新通道。 舊改攻堅、水系治理、緩堵保暢,這些行動力度空前,速度和效果同樣讓人點贊,市民獲得感十足。「補短板」的氣魄和動力,來自于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標。「民生大于天,民心重如地」,新的一年,這些暖到老百姓心坎裏的民生實事還將在福州繼續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