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世界福州十邑 ... | ![]() 福建政協委員:創新... | 福建省僑辦邀閩籍 ... | ![]() 馮志農會見阿根廷 ... | ![]() 2018年省僑辦離退 ... |
福州高新區提振精氣神系列報道之三:責任,是這樣擔起的
2018-01-31 16:15:11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康曉青
福州高新區“兩園”2號路沿線高新項目加快建設。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林洪相 黃凌 陳敏靈 歐陽進權 通訊員 汪永輝
在高新區,當問及干部們為何這么拼命,沒日沒夜,加班加點,圖的是什么?他們的回答只有一句話:這是一份責任。
這個回答,很簡單,很直接,卻令人動容。
他們說:“高新區是一片干事創業的熱土,大家想干事、能干事,愿意為高新區的發展出一份力,在建設美好高新區的過程中體現自身價值。”
江祥昭:
加班次數多妻子來“查崗”
這幾天,高新區建平村的吳依伯每天都會到明德東路旁的輪船港項目工地附近轉轉,看著挖掘機將河道內的土石方一車車往外運,他憧憬著不久的將來,烏龍江活水引入建平村,又能見到兒時水清岸綠的美景。
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輪船港項目剩余611米長河道于2012年停工。現在,建平村拆除了24萬平方米違規根雕廠房,輪船港兩岸的明德東路、創意路先后打通,開挖輪船港的時機成熟。春節前,輪船港河道內將先挖一條應急水道,連通建平的內河,保證在雨季時起到河道疏浚作用。
對于建平村包村干部江祥昭而言,輪船港項目重啟,標志著他在建平村的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建平村的征遷項目全部涉及民生,包括省教育學院、高新區實驗小學、明德東路、創意路、輪船港、建平安置房、建平舊村改造等項目。
去年9月28日,江祥昭擔任建平村包村干部時,面對的是一個個令人頭痛的難點。其中最難“啃”的“骨頭”,當屬拆除省教育學院項目紅線內10萬平方米的違規根雕廠房。他立下“軍令狀”,決心在1個月內拿下。
這里涉及100多家根雕作坊,多以前店后廠的形式存在了10多年,粉塵、噴漆廢氣、噪聲污染嚴重,周邊村民反映強烈。
一開始,一些既得利益者通過多種途徑阻攔拆違。“我還接到了許多威脅電話。”江祥昭說,身為黨員干部,身正不怕影子斜,要拿起法律武器,決不能讓小部分利益集團阻礙民生項目推進。江祥昭與他的工作隊采取“地毯式”走訪,動員廠房業主征遷。由于關系到切身利益,很多時候企業主避而不見。工作隊將有關法律法規,特別是環保法規打印成冊,面對面解讀給企業主聽。他們告訴企業主,這樣無視環保的不可持續性生產,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而且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生產生活,如果不配合征遷,將訴諸法律,后果得不償失。在說動部分大企業主后,幾十家小作坊也紛紛同意征遷,之后的拆違行動可謂“勢如破竹”,攻堅戰告捷。
江祥昭的妻子林叢青是一名醫生,平時工作也很忙,經常值夜班。自江祥昭來建平包村后,夫妻倆每天見面時間平均不到3小時。林叢青經常開玩笑地問江祥昭:“你到底在忙什么,大半夜還沒回家,是不是到哪里去玩了?”江祥昭都如實告知:“都在協調工作,晚上村民在家里,能找得到人,拜訪完村民還要跟工程隊商量第二天的工作。不信的話,你可以來指揮部看看。”一天晚上,林叢青真的在半夜11點出現在江祥昭的臨時指揮部(一個由集裝箱改造而成的臨時辦公點)。當看到丈夫正在與工作組其他成員吃方便面時,林叢青心一酸,眼淚奪眶而出。
此后,江祥昭加班時,林叢青只要有空,就會帶著夜宵來陪伴他。“我十分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每次過來,看到項目上有一點點的進展,也會替他感到高興。”林叢青說。
張瑋:
工作連軸轉孝念心里藏
高新區開展的集中交地月行動,有半數項目涉及馬排村。作為包村干部和工作組組長,張瑋肩上背負著巨大的壓力。為在春節前完成全部項目的征遷交地工作,他的工作組可謂馬不停蹄,片刻不離村。
張瑋是去年10月到任馬排村的,當月他就要完成高新大道南段和高岐路的清障工作。卡在道路堵點上的不僅有違建,還有70畝的綠化暫養地。“這些綠化暫養地有的是合法的,有的是非法圈地,總共有近3萬棵樹,其中大型樹木占了一半。”張瑋說,大型樹木搬遷成本高,一輛大型長板拖車只能運輸一棵樹,因此有幾戶業主拒絕搬遷,談判陷入僵局。
“有不明人士打來電話,叫我小心點,不要做得太過火。”面對威脅,張瑋告訴對方:“我就在指揮部等著,有問題過來當面說。”說起當時的事,張瑋的話語鏗鏘有力,因為他知道自己干的是正義的事業,一旦退縮,將前功盡棄。最終經過努力,這70畝的綠化暫養地在規定時間節點完成了搬遷。
“作為組長,張瑋給我們帶了好頭。”同事嚴冰說,有一次張瑋得了腸胃炎,吃不下快餐,也沒時間回家做飯,只能每天在附近吃容易消化的拌面和扁肉,而且連續吃了一個月。
張瑋的母親因患癌癥,這幾年已經動了3次大型手術,身體十分虛弱,只能臥床休息。張瑋的妻子在區征收公司上班,工作也很忙碌,他只能請來自己的表妹到家里全職照看老母親。
因為7點30分要開碰頭會,張瑋每天一早就要離家趕往工地,而他母親這會還未醒來。等他下班回家,多數時間已是半夜,母親就算還未休息,張瑋也不忍去打攪老人家,只是在房間門口多看幾眼。長此以往,能陪伴母親吃個飯、聊聊天的時間并不多。
“母親很體諒我,都說‘忙你的去,我沒事’。”除了做好工作,張瑋的心愿,就是母親早日康復,等他忙完這陣子,找時間多陪伴她。
唐伯文:
為民解難題征遷贏民心
南嶼鎮正在推進“兩園”(生物醫藥和機電產業園)2號、3號、4號、11號、13號路和小城鎮五都大道、117縣道改擴建等項目。該鎮大部分干部都投入到攻堅一線,為項目建設殫精竭慮。
已在南嶼工作了10年的鎮攻堅組組長唐伯文,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老南嶼”。時間一長,他熟識大部分涉遷戶,一旦項目推進遇到問題,他總是“親自出動”,通過與村民的“感情溝通”,解決許多難題,化解不少矛盾。
去年10月以來,唐伯文的攻堅組順利完成了新聯村“兩園”3號路、4號路和宜美電子、柏悅集團、歐鐘電子項目最后堵點的征遷工作。新聯村村民張學通是3號路涉遷戶,開始擔心幾年都拿不到安置房,遲遲不愿簽約。唐伯文對他說:“放心簽,我擔保一年內解決安置,有問題,隨時到鎮里找我。”果不其然,張學通在不到一年時間,分配到了安置房。此后,張學通現身說法,時常幫助唐伯文做其他村民思想工作。
在3號路征遷過程中,新聯村的10多處畜禽養殖場成為最后堵點。由于大部分畜禽還不能上市,養殖戶不愿搬遷。唐伯文根據實際情況,一方面向上級領導匯報情況,盡可能將征遷時間延后,另一方面,張學通等村民通過講述自身的事例,來做養殖戶的思想工作。最終協議達成:可上市的畜禽,攻堅組負責聯絡售賣,較小的畜禽轉到另一地點暫養。“沒得說,干部們都把工作做得這么細致,并考慮到我們的實際難處了,我們也要支持民生項目建設。”養殖戶黃學燦說。
“很多時候,征遷遇到難點,都是‘爭氣不爭財’造成的,在大是大非面前,特別是民生項目,絕大部分群眾是支持和理解的。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帶頭示范,時刻為百姓著想,解決他們的切身問題。”唐伯文說。
為榜樣點贊
建設新福州需要“江祥昭們”
林洪相 黃凌
江祥昭、張瑋、唐伯文只是擔當盡責的3名代表。在高新區,像他們一樣的干部還有很多——
小城鎮征遷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林善捷,征遷期間包組入戶,每天上門與涉遷戶溝通交流,一遍一遍講解征收政策,直到涉遷戶理解支持;
區綜合執法局局長陳昭桓,幾乎每天都泡在項目現場,隨時隨地協調解決拆遷問題;
南嶼鎮黨委副書記、“兩園”征遷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陳巍,總是帶頭沖鋒在第一線,村頭巷尾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南嶼鎮攻堅隊干部唐天國,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把年幼的孩子送到爺爺奶奶身邊照看半年之久……
正是因為有“江祥昭們”的努力,有他們的堅持不棄懈、忘我工作,高新區才有今天煥然一新的面貌。我們深信,高新區的明天,將更美好;高新區人民的明天,將更幸福。
建設新福州,爭當排頭兵,需要“江祥昭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