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9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國際機場每日除了逾千班航機升降,還有數千車輛在禁區范圍內走動。為更有效掌握禁區內車輛的情況,機場管理局斥資設立車輛追蹤系統,所有進入禁區車輛的位置、車速甚至燃料狀況等,都可以在控制室“一目了然”,香港國際機場或是全球第一個統一為后勤車輛安裝追蹤系統的機場。 據介紹,系統年內更會開始測試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資源調配,日后飛機未降落已經可以做好后勤車輛調度,提升運作效率。 香港機管局2015年開始建立車輛追蹤系統,禁區內逾3600輛常規車輛,包括私家車、貨車、接駁巴士等,安裝定位裝置,并要求進入禁區的臨時車輛亦要攜帶移動定位裝置。系統透過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及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統)追蹤車輛位置,并監察車速、燃料使用狀況等。 香港機管局署理機場運行副總監姚兆聰指出,系統可用于管理車輛及人員,因為車輛及司機有不同牌照權限,到達禁區不同范圍,司機啟動車輛前需“嘟”卡,獲系統確認權限才會啟動車輛。 若發現車輛超速,系統會即時發出語音警告,并透過電郵報告管理公司,及提交超速報告;系統亦可以監察車輛的燃料狀況。系統自2017年全面投入服務至今,機場范圍內的車輛超速及違規個案減半。 “監測車輛位置只是最基本要求,長遠的話,我們會進行數據分析、預測需求,提升整個機場的營運效率。”姚兆聰指出,隨著機場處理的航班升降量增加,做好后勤車輛的調配越來越重要,正與大學合作,對車輛的調配進行大數據分析,研發透過人工智能進行資源調配,年內展開測試。 “每架飛機降落后要上油、上餐等,有一定程序,如果追蹤到每輛車的活動,其實已經知道飛機起飛前是否做齊所有準備工作,預測到整個機場的車輛流動,找到整個流程的樽頸位、事前做好規劃。” 姚兆聰稱,系統有雙伺服器,一旦主伺服器出現問題,后備伺服器就可以馬上取而代之,系統自2017年全面投入服務至今,從未發生過伺服器故障。車輛所屬的公司每年需就每輛車向服務供應商繳付服務費。 車輛追蹤系統下一步擴展至無動力的車輛,例如行李拖卡、梯橋等,方便管理當局掌握更全面的資訊,進行資源調配。姚兆聰指,無動力車輛的定位裝置需內含可運作一、兩年的電池,而且要經得起日曬雨淋,正物色市場上合適產品,目標今年內開始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