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政協全會,“綠色”再次成為我市省政協委員提案的主題。《關于進一步加大對閩江上游地區生態補償力度的建議》《關于加強我省小流域監測與綜合治理的建議》《完善生態食品全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和城鄉融合發展》等一份份關注環境保護、發展綠色產業的“綠色提案”,彰顯著南平省政協委員們濃濃的“生態情懷”。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我市省政協委員小組向大會提交的《關于進一步加大對閩江上游地區生態補償力度的建議》指出,近年來,省上不斷健全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流域生態環保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但就現狀而言,省上給予南平生態補償額度與南平市生態保護工作投入差距較大,難以滿足流域水環境保護的需要。為此,委員們建議省政府進一步加大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力度,并在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辦法中,適當提高閩江上游地區的生態補償系數。 生態護好了,發展如何跟上?南平素有“南方林海”“天然氧吧”之美譽,生態是南平最大的特色,歷屆黨委政府堅持以生態立市,持續發力走綠色發展之路。“光澤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提出打造‘中國生態食品城’,大力推進生態食品全產業鏈建設。”楊昇委員表示,加快“中國生態食品城”建設是一項關乎民生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省更好地進行統籌規劃,通過制定福建省生態食品產業發展規劃來實現整體推進的目的。他建議設立生態食品省級產業發展基金,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同時大力實施生態食品品牌戰略,積極打造省級甚至國家級的生態食品產業園、專業園,并以科技成果和人才支撐實現生態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此外,還要進一步打通生態食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城鄉融合,加速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更好實現農村農業“綠美”與“民富”雙贏。☉吳建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