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月1日電 題:香港經濟新年暢想:下一個「風口」在哪裏?——訪南豐集團董事長梁錦松 2017年香港經濟回穩向好,前三季GDP優于過去十年平均水平;港股迎來了波瀾壯闊的大牛市,恒指全年增36%,領跑全球;創科逐漸引領新經濟發展,創新創業氛圍漸濃。2018年香港經濟發展又將迎來哪些「風口」? 曾任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正是趕上了「風口」,自己這些年才能快速成長,無論個人還是城市發展,都要善于把握「風口」。 展望2018年,現任南豐集團董事長的梁錦松認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機會仍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在這三個「風口」下,他看好香港的醫療前景,認為未來香港醫療科技領域將出現世界級的獨角獸企業。 「如果香港要真正從這三個非常強的『風口』飛起來,還需要有改變突破的決心;年輕人要勇于開拓眼界,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特區政府需要引導構建良好的經濟、科技生態系統,為年輕人創造更多機遇。」梁錦松告訴記者。 「一帶一路」:香港迎來融資和風險管理的巨大機遇 梁錦松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地區GDP總量為20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30%,經濟潛力巨大。「一帶一路」有大量融資和風險管理需求。而香港有世界級的法律、仲裁、會計、審計、航運、物流、銷售、營銷和品牌管理人才;有咨詢服務、項目管理和基建管理的優勢,在「一帶一路」金融服務方面大有可為。 2017年,香港「一帶一路」債券融資邁出新步伐,國家財政部在香港成功發行20億美元主權債,國家開發銀行在香港首次以私募方式成功發行3.5億美元 「一帶一路」專項債,這些債券融資項目有助于推動「一帶一路」項目赴港融資。 梁錦松指出,目前香港資本對「一帶一路」投資最大的阻力是其沿線國家政治、戰爭、暴動等風險。香港金融以商業金融為主,投資回報期短;從歷史角度看,香港長期以來貿易夥伴和文化交往以歐美為主,對「一帶一路」國家了解較少。香港金融界全面參與「一帶一路」還有一個學習和了解的過程。 「『一帶一路』不能三分鐘熱度,需要用長遠的歷史觀來看,持之以恒。」梁錦松說。 梁錦松表示,香港應該從各方面加大對「一帶一路」的了解和認識,特區政府需加強引導,進行投融資風險合作,金融機構應多探索嘗試融資服務,學校也要加強對「一帶一路」相關法律和文化的教育。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尤其適合發展生命科技和醫療養老 梁錦松指出,相比大灣區其他城市,香港尤其適合發展生命科技產業,可成為醫療保健服務行業的前沿地帶。香港的高校有很多杰出的世界級醫學和生命科學教授。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能夠創造一個完備的生命科技創新生態系統,能創造出世界級的生命科技獨角獸企業。 據了解,香港科學園建立了一個生物醫藥群組,促進先進醫療器材、再生醫藥及中藥技術等發展,已有91家從事生物醫藥領域的公司,群聚效應開始形成。 2017年,香港資本市場進行了20多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主板規則》的新增章節允許尚未盈利、無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以及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在作出額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後在主板上市。市場人士認為此舉有利于吸引全球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 「我們現在投資比較多的是生物科技和醫療養老,除了政府引導,香港還應該組織行業專家組來提供方案。找出痛點,想辦法解決。此外,香港還可以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和IT教育。」梁錦松指出。 人民幣國際化: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應推更多人民幣計價產品 梁錦松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改善了全球金融秩序,使發展中國家能夠更好地維護自身金融安全。人民幣國際化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積累的人民幣資產也開創了新局面。 「人民幣國際化帶給香港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梁錦松表示。 梁錦松指出,香港作為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關鍵是要和在岸人民幣有效連接起來,高效互動。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下,香港在外匯和利率的風險管理、離岸人民幣投資產品及資產管理、人民幣衍生品等方面將迎來新機遇。(新華社記者 李濱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