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龍巖大道萬陽城連接萬寶廣場的人行天橋(龍巖高架橋附屬工程)上人來人往,記者眼前高樓林立、滿目綠樹藍天,遠處群山青青,巖城之美觸動人心。 編 者 按 又到歲末年初。2017,我們一路走來,成績斐然;2018,前路充滿希望,前景令人憧憬。在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之際,為更好總結經驗、加快發展,推動再上新臺階、建設新龍巖,本報今起開設“盤點2017·展望2018”欄目,將呈現我市一年來各項重點工作特色亮點,反映明年各項重點工作初步打算,敬請關注。 城市之變離不開城市之建。2017年,我市加快補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一座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正在崛起。連日來,就今年和明年城建工作,記者走訪了市住建局、市城鄉規劃局、市園林局等部門。 亮點一:實施中心城區暢通工程 我市著力解決市民高度關注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實施中心城區暢通工程,積極改善城市交通環境,郵政和海關交通節點“上天入地”工程順利建成通車,啟動實施“三橋一路”(九一橋、西興橋、人民醫院背后人行橋等和龍川路)工程。 對中心城區交通易堵小節點進行排查分析,挖掘降低改造成本的可行性,真正做到花小成本、起大作用,如南環路與九一南路十字路口,僅花10萬元改造資金就提升了15%的通行能力。 與此同時,建成10座龍巖大道港灣式公交站,興建一批人行天橋,改造鳳凰小學等3所學校路段家長接送區。此外,充分利用邊角地、閑置地和已收儲暫未出讓土地,多渠道、低成本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積極推進中心城市公共停車管理“一卡通”系統建設。 亮點二:實施園林綠化提升工程 我市因地制宜構建具有龍巖特色的山水園林生態宜居城市,含有34個項目的中心城市園林綠化提升工程正式“上線”,主要包括公園綠化體系提升、道路沿線綠化體系提升、濱河綠道建設提升,全面建成后將形成以城市林蔭路為綠網框架,公園、濱河綠道為節點,小區和單位庭院綠化為依托,點、線、面有機結合,具有龍巖地方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化體系。 亮點三:統籌地上地下空間格局 市規劃局編制了龍巖中心城市“多規合一”方案,持續完善海綿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線綜合規劃等8個專項規劃,并且牽頭開展龍巖市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研。今后三年,我市將逐步建成總投資約140.9億元的南部新城及北部新區26條城市主干道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目前,7個項目在建,11個列入短期計劃建設項目。 此外,市城投公司在市政項目建設中廣泛運用透水磚、透水混凝土等新型建材,逐步改善城市排水系統,目前,中心城市新建工程基本使用透水磚及透水混凝土。 我市充分對接共享單車企業,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節省2000萬元財政資金,目前,中心城市累計投放共享單車超7000輛。 == 2018這么干 == 我市將提前謀劃“一市多區”格局,統籌市域城鄉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助力城鄉建設和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推進城市內涵式發展。 啟動編制“城市雙修”專項規劃,推進中心城市“環城森林景觀美化提升”工程實施,繼續做好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更新規劃;重點抓好新機場、城市軌道交通、廈長渝高速鐵路及紅坊高鐵站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規劃。 市城投公司計劃投入57.69億元實施64個項目,重點推進25個續建項目。推進東風橋—隔后橋—蓮花橋綠道項目建設,計劃2018年春節前完成慢道建設,3月底前完成綠化掃尾并竣工。 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規劃綜合數據庫、中心城市全域三維數字模型、城市交通信息庫以及“多規合一”空間管理信息化平臺,推進部門間審批信息共享和實時聯動。(記者 陳律全 郭亦斌 通訊員 鄭咖 文/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