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來,一舉拿下全國文明城市,絕非一日之功。 “這是咱閩西老區的光榮與驕傲,是廣大市民齊心協力的成果!” 昨日,市委文明辦主任王德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全國文明城市的背后,是全體市民一步一個腳印,用勤勞和智慧結出的累累碩果。 回顧三年文明創建路,我市始終發揚“干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的蘇區優良傳統,堅持“創城惠民、創建為民”的理念,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百姓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全民素質有效提升。 全國文明城市之于龍巖,是固有氣質,也是新添光彩,我們欣然看見,一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文明城市,已在閩西大地崛起;我們更加堅定,沐浴在全國文明城市的陽光下,我們的生活將更加美好! 黨委政府:實施一把手工程 文明創建,這是一場文明長跑,更是一場接力沖刺。 2015年2月,龍巖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全市上下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追求文明的腳步。 2015年4月,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審議通過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規劃,同年8月,正式成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指揮部,市委書記任總指揮,教育、公安、文廣新、住建、工商、執法、食藥監等八大部門的工作人員合力組成指揮部辦公室,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常態化開展,掀起我市創建文明城市的新篇章。 2016年8月,全市創城工作推進會提出“志在必得、務求必勝”的創城目標,以打造“八大環境”、提升“五大工程”為重點,以“找差距、補短板、增素質、攻難點、創品牌”為抓手,全力突破,合力攻堅,明確創建文明城市的方向目標和任務要求。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總評工作動員大會上,提出“堅持目標導向,找準方位,堅決打贏創城背水之戰;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堅決打好創城攻堅之戰;堅持實干導向、全面動員,凝聚決戰決勝強大合力”的工作要求,在全市上下形成一鼓作氣、全力沖刺的創城氛圍。 創城中,主要領導深入創建一線協調調度、專題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專門力量直接抓,確保任務明確到崗、責任落實到人,同時建立市領導掛鉤中心城區街道辦事處、市直單位掛鉤社區工作制度,建立創城績效獎勵和領導問責制度,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各個部門:緊緊擰成一股繩 “西豐橋頭占道經營已處理”“上午劉組長反映的多特小區垃圾問題,已得到處理”…… 這樣的聯動如今已成為我市文明創建的工作常態。 文明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市將創城工作責任細化分解到市直相關職能部門及新羅區和經開區,既明確責任分工又相互溝通協作。其中,市住建、公安、執法、環衛、食藥監、文廣新、旅游等部門,在交通、環境衛生等工作中主動作為;學校發揮宣傳陣地作用,營造“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城”的濃厚氛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不分早晚,在各自責任區工作到深夜,以保街道秩序安全、環境優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深入基層一線,傾聽群眾呼聲,為創城建言獻策…… 在這一過程中,我市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形成了“微信工作法”“一月一點評”等一套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讓創城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得到更加及時有效的整改。今后,這些方法將長期堅持下去。 為了加大創城督查,我市還建立了三級督察制度,市級層面成立了7個督查組,各單位內部也組建了督查隊伍,確保各項創城工作落到實處。與此同時,我市還組建公眾評議員隊伍,由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伍老兵、社區干部、業主代表組成的創城“市容市貌”公眾評議員達81人,分布在新羅區七個街道,助力文明創建提速增效。 社會各界:人人都盡一份力 文明創城,人人參與;文明創城,人人受益。 昨日,走進新羅區北門社區五交化小區,只見車輛停放井然有序,小區環境干凈整潔。 居民吳映龍說,這要感謝“創城大媽”和志愿者。原來,該小區是改制小區,此前衛生狀況比較差,“創城大媽”和志愿者得知后,主動前來幫忙清理。看到這么多人來幫忙,吳映龍感慨:“人家都來幫我們整治家園了,我們還有什么問題不能克服?” 去年8月,市婦聯牽頭發起開展“創城大媽在行動”主題志愿活動,中心城區各社區婦聯立即響應,組建54支共千人的“創城大媽”志愿服務隊,共開展活動上萬次。正是這種志愿精神的傳遞,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創城中。記者從市委文明辦了解到,目前,龍巖義工俱樂部總人數穩定在6000人,新羅交通志愿服務隊總人數逾萬人,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提升了城市的文明水平。我市還有超過3.7萬名在職黨員志愿者走遍136個社區的街頭巷尾,爭當創城先鋒,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從城到人,從人到城,全體市民發揮主人翁的精神,攜手共創文明城,如今,志愿服務成市民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我們的城市正悄然發生巨變,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芬芳、更加絢麗、更加多彩。 創建過程:牢牢把握一宗旨 一個個城市管理中的難點、痛點,就如同一個個“傷疤”,讓居住在其中的市民感到不適。可喜的是,我市堅持創城惠民、創建為民的宗旨,持續開展城市綠化、景觀風貌、道路交通、市容市貌整治等工程,不斷提升城市顏值,讓百姓獲得更多幸福感。 ——打通城市暢通“大動脈”。我市大力推進中心城市“一環兩軸四縱五橫”主干道路網建設。去年30個重中之重和重點推進項目,完成投資86.93億元。此外,龍巖大道四期、青竹路等“斷頭路”等項目工程有序推進。 ——推進交通設施建設。出臺《龍巖中心城區暢通工程實施方案》《龍巖市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三年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系統推進中心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今年龍巖中心城區暢通工程實施以來,市民出行環境極大改善。 ——加強市容市貌整治。持續開展城區“一月一街”市容環境和“兩違”專項整治行動,今年以來,累計取締店外店、占道堆放、流動攤點占道經營等不文明行為10.79萬起,累計拆除各類違規廣告招牌、遮陽雨篷等23161塊,有效清除視覺污染。 ——加強交通秩序整治。優化中心城區交通勤務機制,重點開展了汽油機助力自行車(超標電動車)整治工作;取締整治“龍殘”號牌三輪機動車194部;禁止三輪摩托車、三輪非機動車進入中心城區;開展斑馬線上車輛禮讓行人試點取得成效。 ——加強農貿市場整治。對中心城區農貿市場“臟、亂、差”問題開展集中整治,對北市場、韭菜園等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并開展“一個示范城、一條示范街、兩個精品廣場、30家示范店”創建活動,打造公眾放心示范點。 ——加強社區環境整治。不斷強化轄區內社區和生活小區環境衛生清掃和整治工作,清理 “牛皮癬”,保持環境整潔。新羅區七個街道54個社區對547個無物業小區進行了整治。 ——加強食品安全整治。開展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整治“春雨行動”,對全市各類學校及周邊2669戶食堂、小餐館、小食雜、流動攤販等食品經營單位登記建檔,并多次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 ——加強水流域環境整治。積極推動中小流域污染治理,從小溪河兩岸到中心城區再到全市,多年的攻堅整治中,小流域水質已發生明顯變化,水更清了,環境變美了,市民們更加開心和驕傲。 “我們是為民創城,要真正使市民滿意,必須持之以恒、常態長效抓好文明創建工作。”王德堂語氣堅定地說。獲得全國文明城市這一殊榮后,市委市政府日前又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設常態長效機制的意見》,并號召全體市民文明創建再出發,讓文明成為我們城市永恒的風景。(記者 池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