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導演彭浩翔4日晚攜《彭浩翔電影劇本集》到重慶舉行簽售會,與讀者和影迷共同探討劇本創作故事。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這位“北上拍片”的香港導演說,“香港導演從來都不應該只在香港拍電影,一個好的導演,在哪里拍電影都是一樣的。” 出生在香港的彭浩翔身兼作家、編劇、制片人、導演、演員等多重身份,但被內地觀眾熟知的身份是“香港最成功的依靠拍小成本獨立電影起家的導演”。其作品最被內地影迷熟悉的是由香港演員余文樂和楊千嬅主演的電影《志明與春嬌》。 2017年5月,彭浩翔“志明與春嬌”系列的第三部《春嬌救志明》上映。距離第一部《志明與春嬌》上映,已經過去7年。電影故事從香港開始,輾轉內地,最終又回到香港。 這樣的“軌跡”,和彭浩翔的電影路似乎“不謀而合”。不過,作為導演的彭浩翔,已經無法“離開內地”。 “香港導演‘北上’完全沒有問題,因為香港導演從來都不應該只在香港拍電影。一個好的導演,在哪里拍電影都是一樣的,因為講的是故事,不是(講的)一個城市。”在彭浩翔眼中,香港導演“北上拍片”只是換一個地方講故事。 “我覺得一個好的導演(拍片)不應該限定在他成長的城市里。伍迪·艾倫過去一直在紐約拍片,后來他去了歐洲拍片。在歐洲拍片的伍迪·艾倫也是伍迪·艾倫。所以一個導演好不好,跟他在哪里拍片沒關系。”彭浩翔說。 隨著大量香港導演“北上拍片”,有影迷稱“香港導演為了討好內地市場丟掉了香港電影的精髓”,對此,彭浩翔表示,文化差異并不是“北上拍片”有所取舍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內地電影市場不像香港市場有分級。 “我覺得現在最重要是分級的制度,讓大家規范起來,能有不同類型的電影。你看好萊塢的電影也是一樣,有分級、有不同的類型,現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電影類型太單一了。大家都只能拍一些小孩也可以看的電影。”彭浩翔說。 “我不明白為什么大家會把(香港導演)在內地市場公映電影等于是對內地市場的討好。要是這樣,每個中國導演拍片都是對內地市場的討好(因為要公映),你不能期望我找投資人(投資)去拍一個電影,不在內地公映,這個事情是沒法做的。”彭浩翔說。 雖然在香港以小成本電影起家,但彭浩翔表示,不管是什么地方的電影,內地市場都是最重要的。“我過去的電影都非常低成本,是十幾天就能拍完的電影。當時內地市場沒有這么火,還有投資人愿意去投這種低成本的電影。但是今天不是說我愿不愿意拍這樣的小電影,而是投資方愿意給我錢去拍那種能在內地公映的大電影。”(中新社記者 韓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