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服飾、西域的樂器、古老的壁畫……正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的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大型展覽,一件件珍貴的文物把人們帶向了古老的絲綢之路。 為了讓香港市民更好了解絲綢之路的內涵,國家文物局與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聯合主辦以“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為題的大型展覽,展出來自內地、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珍貴文物,其中多項展品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該展覽28日舉行了傳媒預展及開幕式,從11月29日至2018年3月期間對公眾開放。 此次展覽重點介紹了“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沿線的珍貴文物,共展出210多組展品,包括玉器、絲織品、三彩胡人俑、金銀器、青銅器及大型壁畫等。“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于201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遺產名錄》。 展品中有160多組來自陜西、河南、甘肅及新疆,包括國寶級文物金神獸、鎏金銅蠶和胡人牽駝壁畫等。展覽中還有超過50組珍貴文物來自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呈現當地獨有的文化特色,包括伊塞克金人服飾和武器的復制品、騎士與動物祭臺和佛像石雕等。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絲綢之路不單是運送絲綢香料的貿易之路,也是一條溝通東西文化、推動人類發展的文明之路。展覽將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珍貴文物匯聚一堂,不僅向觀眾展示絲路絢麗多姿的文化瑰寶,也呈現了它無比精彩的人文面貌。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本次展覽開創了數個“第一”:這是第一次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文物的聯合展覽;這是三國聯合申遺成功后,第一次舉辦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展覽;展覽中的許多文物也是第一次與觀眾見面。劉玉珠希望展覽在講好絲路故事的同時,促進“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 香港歷史博物館署理總館長張銳森介紹說,此次展覽通過珍貴的文物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道路網絡、中心城市、交通工具、宗教發展和文化藝術等多方面內容。有的展館還加入高科技元素,觀眾只需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通過手機360度觀看文物。(新華社香港記者 周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