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所向我們購買的一批產品,不久前已發貨。” 11月24日,順昌虹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善平拿出一份發貨清單對記者說,“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更加注重軍民融合’,明確指出堅定實施包括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在內的七大國家戰略,讓我們企業對助力科技強軍更加充滿了信心。” 神舟飛船、嫦娥探月、導彈研究……這些大家耳熟能詳又略帶神秘的“高精尖”軍工項目,背后都有虹潤公司貢獻的“閩北智慧”。結緣軍工項目,全靠品質取勝。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虹潤雖然規模不大,但在精密儀表的細分領域卻做到了全國頂尖水平,擁有500多項國家專利及100多項軟件版權登記,主持或參與42項儀表國家標準的制定。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松林在公司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虹潤”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公司承擔了國家創新基金、國家火炬計劃、國家重點新產品等六個國家專項,擁有六大系列產品,共計上千個品種。產品具有采集、變送、控制、運算、記錄、通訊各類功能,能夠實現軍工裝備需求的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 “福建順昌虹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系列數字儀表,在應用于神舟載人飛船、嫦娥探月工程等實驗任務中,控制精度高,技術可靠,工作穩定。”這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出具的一份證書。儀表是機器設備的“大腦”,高精度的儀表是高精尖設備里的關鍵部件,被視為不傳之秘。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軍工項目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幾近嚴苛,之所以“青睞”虹潤儀表,正是看中其對產品質量精益求精的追求。 “這臺小型機器人自動點焊機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它能把自動點焊的成功率提高到99.99%,保證了公司儀表產品的穩定性,而穩定性和可靠性,對軍工產品來說至關重要。”“這臺溫控器精度為正負0.1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它被應用在核反應堆、通信衛星和空對空導彈研究上,為科技強軍服務。”……在生產車間,虹潤公司技術副總監陳志揚如數家珍,一一向記者介紹。虹潤的“精”,包括精細、精確、精致,貫穿于生產的全流程、制造工藝的每一個細節。近年來,公司全面推行工業化、信息化、標準化“三化融合”,對“精”的追求,更是極致到近乎刻板的地步。 作為高端裝備的核心部件,品質過硬的虹潤儀表被廣泛應用于50多家航空航天企業和20多家軍工企業。從10多年前初次應用于軍事醫學科學院抗擊非典監測系統,到后來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衛星發射硫酸助推器計量系統,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密閉高爐恒溫控制系統,再到近年來的神舟載人飛船、嫦娥探月工程,靈巧通信衛星項目,核反應堆項目……“上天、入地、探海”,在軍事科技領域,虹潤盡顯風采。由于掌握了核心技術,打破了歐美國家和日本的技術與價格壟斷,促進了軍工重大裝備國產化和智能化,保障了軍工重要部門信息安全,虹潤的軍民融合之路越走越寬,產品品牌影響力也日益彰顯。 “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在林善平看來,十九大報告的這一重要論述,對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的目標、任務、方法和重點提出了總體要求,也為虹潤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匠心鑄品質,品質贏市場,今年1至10月,虹潤儀表銷售38萬臺,比去年同期增加8萬臺。(陳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