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酒間 客戶品嘗新產品。 葡萄酒產品 東南網10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旭濤 通訊員 林耀琳 文/圖)“福安葡萄不適合釀酒”,一直是福安葡萄產業的“魔咒”。 作為“南國葡萄之鄉”,福安葡萄年產量達7.5萬噸。但不尋常的是,就在這個葡萄重要產區,卻鮮有知名的葡萄酒品牌。 究其原因,一方面,福安葡萄是鮮食葡萄,皮較薄,葡萄酒重要成分單寧與多酚類含量較低;另一方面,福安葡萄水分含量高,釀成葡萄酒后,酒體的濃郁度不夠,口感不佳。因此,福安葡萄較少用于釀酒。 然而,從2013年開始,高科華和他的創業團隊,扎根在福安偏遠山村,一心一意搞科研,試圖破除這個“魔咒”—— 葡萄滯銷,牽動一群年輕人 2013年,一群熱愛科研的年輕人,聚集到了福安市賽岐鎮秀洋村。 這群創客的帶頭人名叫高科華,曾在國外工作。2005年大學畢業后,高科華被派到埃塞俄比亞從事項目管理工作,涉及葡萄酒、鋼鐵等行業。2013年,年薪已達百萬元的他有了回國創業的想法。 “2013年,我的孩子已經兩歲。我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也很想回國創業。”當年9月,高科華回到了福安,尋找項目。 一次偶然的機會,高科華來到賽岐鎮秀洋村,參加老同學林銳斌奶奶的九十大壽。在壽宴上,老奶奶端出了自己釀造的山地葡萄酒。酸酸甜甜的口感讓高科華有了創業的點子——釀造一款本地的葡萄酒。 9月是葡萄盛果期,然而當年,秀洋村、泰康村因為地理位置偏遠,葡萄滯銷了。“當地的村民們看我們是外來的,就請我們幫忙尋找客商采購葡萄。但我們認為,農產品靠天吃飯,豐收不等于收成好,深加工才是解決農業風險的方式。”高科華說。 有了創業的想法,高科華開始盤點自己的人脈。“銳斌畢業于四川農林大學,懂得農業管理;我的愛人是福州大學分析化學的碩士,適合做葡萄酒成分的分析科研;我剛好接觸過葡萄酒生意,認識一些釀酒師。”高科華說,于是,幾個人一拍即合,決定開始葡萄酒創業。 緊接著,高科華的其他幾位老同學陸續加入,團隊人數增加至8人,其中包括國家級釀酒師陳麗、擅長人力資源和客戶拓展的高巧珍等。 當時,福安市規模化釀造本地葡萄酒的成功案例很少,他們需要獨自摸索。團隊先在秀洋村找到一座1200多平方米的老酒坊,投入30多萬元改造成了酒莊和葡萄文化展館。酒莊內的陶瓷老酒缸,成為他們釀酒的容器。 第一年,他們收購了25噸葡萄,幾乎買下了秀洋村當年產的全部葡萄。11月,釀酒開始。一年后,5噸葡萄酒陸續出缸。 可酒一出缸,大麻煩就來了:打開酒缸后,他們發現一層細細長長的白色絨毛漂在表面;品嘗酒液后,他們發現有許多缸酒是酸的,其他的大部分則索然無味。 將酒送檢、請專家把脈,失敗的主要原因找到了——是溫控沒有處理好。這一回,他們大約虧了10萬元。 科研助力,釀造技術成競爭力 吃一塹長一智,雖然失敗,但這個團隊卻積累了重要的經驗——“山腳下早熟葡萄釀的酒,跟前人的經驗一樣,品質不好。但是,山上晚熟巨峰葡萄釀出的酒,卻完全不同。這些葡萄果粒較小,皮也較厚,因此單寧和多酚含量高,水分少,非常適合釀酒。”高科華說,這讓團隊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2014年9月,團隊開始了第二輪生產。他們繼續投入45萬元,購買了先進的控溫、發酵設備,并收購了35噸葡萄作為原料。 同時,在陶缸釀酒老工藝的基礎上,團隊引入夏季深土藏缸釀酒方式,即把酒缸埋入土壤中,只在缸口上方開個小門,讓葡萄酒陳釀環境實現恒溫恒濕。“酒缸釀酒,也是中國傳統黃酒的釀造方式,照此法釀出的葡萄酒會略微氧化,并帶入礦物質和土壤的氣息,會有中國黃酒一樣濃郁醇厚的口感。”高科華說。2015年3月,創業團隊注冊了福安市一家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山地葡萄酒。 2015年9月,產品出缸,送檢結果不但沒有問題,還有了意外的驚喜:干浸出物檢測值達25.7g/L,遠超國標18g/L。“這意味著,高山葡萄釀出的酒,白藜蘆醇和花青素含量比其他品種葡萄酒表現更好。”陳麗介紹,白藜蘆醇是葡萄酒中最重要的營養物質,被稱為天然抗生素,可以抑制各種腫瘤的成長,排除身體中的自由基。而花青素是抗氧化物質。 有了這個發現,他們立即在福安組織召開了年度葡萄酒品鑒會,邀請了社會各界參與,當年底,1萬多瓶葡萄酒銷售一空。 此后,團隊繼續擴大產能,收購了秀洋村周邊三個村70多噸葡萄,并引進全自動的罐裝設備和滅菌設備。同時,團隊與寧德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向寧德市科技局申請立項《福安巨峰葡萄釀酒工藝研究及中試》,以巨峰葡萄為原料,提高酒體中白藜蘆醇的含量。 “試驗中,我們把福安各個產區的葡萄,通過不同工藝,釀造出幾十組樣品,檢測后,挑選出白藜蘆醇高的產品,其產區和工藝得以保留。”高科華說。 這幾天,新一批的葡萄酒陸續出缸,科研給產品帶來的提升已經體現。“果香比較濃郁,有寶石紅色澤,酸味也很圓潤,說明我們的工藝更加成熟了。” 陳麗說,接下去,團隊將繼續傳承和改進古法釀酒工藝,培養出福安葡萄酒的競爭力。 帶動村民,點亮鄉村發展 “經過4年的市場運營,目前,團隊已經積累了固定的客戶群體。” 高巧珍說,目前,“一家親”葡萄酒主要客戶是在中國工作的外國白領。“古法釀造的巨峰葡萄酒,能夠賦予酒體雪莉酒的口感,這讓歐美人很喜歡。我們與經銷商一起,參加海交會、糖酒會等大型會展,并去廈門、杭州、廣州等地舉辦品酒會,成功打進了這一消費群體。”高巧珍說。 從2015年開始,團隊還另辟蹊徑,開拓葡萄酒私人訂制市場。“我們有了一定知名度后,有的企業、個人會通過微信公眾號下單,并在年份、標示上提出要求。有的客人為女兒預訂葡萄酒,要求若干年后女兒結婚時,將酒送到婚宴上。這給了我們啟發。”高科華說,他們隨即開展了私人訂酒的業務,并提供訂制酒證明、收藏證明、鑒定證明等。“目前,我們每年上市約3萬支葡萄酒,其中20%的產品被企業家、藝術家等訂制。” 有了較為穩定的業務,高科華開始回饋當地村民。“周邊村莊的葡萄,基本被我們收購。”高科華說,今年他投入100多萬元收購葡萄,并對葡萄種植戶采取兜底政策。“與我們簽約的葡萄園,按照我們的要求種植,成熟后只要是樹上的,我們全部收購,而且價格比市場價高。”高科華說,每年7月,葡萄還未成熟,公司就向農戶預付定金,以讓村民安心。 據高科華介紹,“一家親”還為村民提供了許多工作崗位, 如每年季節性用工可達到150人,日薪約120元。酒莊還吸引上萬人前來參觀品酒,增加了當地村民菜干、中草藥等土特產的銷售收入。 “我們剛來時,秀洋村常住人口不到100人。現在,我們在生產科研之余,也參與鄉村改造,將葡萄酒文化融入進去,這讓許多年輕人陸續回鄉,和我們一起點亮鄉村發展。”高科華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