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山村,來了萬名游客,太熱鬧了。”1日,前去仙游縣書峰鄉錦鋒村參加鄉村旅游節的網友,紛紛在朋友圈發布現場的熱鬧場景。 毗鄰大蜚山省級森林公園的錦峰村,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今年國慶旅游節推出風車田園、休閑垂釣、漢婚禮秀等10多個健康項目,深受游客青睞。 和錦峰村一樣,這幾天,莆田的鄉村游異常火爆。這得益于當地對全域旅游的大膽探索。 創A升級,打造景區品牌 9月28日,位于湄洲島的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永久性會址主會場竣工。“項目工程總造價6.3億元,總建筑面積約48000平方米,10月30日前將竣工,并于12月承辦第二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中建海峽董事長兼總經理江建端說,屆時這項目將成為莆田城市形象新名片。 “媽祖文化是莆田最亮麗的品牌、最具競爭優勢的特色文化資源。湄洲島要圍繞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這一目標,加快建設媽祖文化特色小鎮,全力以赴推進各個重點項目建設,努力將湄洲島建設成為國際旅游目的地和朝圣島、旅游島、生態島。”年初,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在主持召開湄洲島重點項目專題協調會上如是說。 不只是湄洲島,景區創A升級行動在全市各大景區全面推開。 在仙游,九鯉湖景區圍繞“補短板、促升級、創5A”目標,策劃生成并動工興建度假酒店、生態停車場、第二景觀步游道等10個項目。 “有了新步道,就能全景式觀賞九鯉湖;歌舞劇編排試演,走累了可坐下來邊休息邊欣賞;想在山里住一晚,如今也有了新酒店。”一位泉州游客說,九鯉湖景區變豐富了。 “景區創A升級,是莆田實施全域旅游的一大抓手。”莆田市旅游局長林樺說,年初,莆田制定《創建提升國家A級旅游景區三年倍增計劃》,圍繞打造“清新福建、媽祖圣地、美麗莆田”旅游品牌,加快建設以國家A級旅游景區為核心的旅游產品體系,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全市新增國家A級旅游景區49家。 據了解,今年是莆田歷年來旅游項目投資規模最大的時期,1—7月,全市實際實施旅游項目32個,完成旅游固定資產總投資8.7億元。項目推進取得明顯成效,1—7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750萬人次,同比增長27%,其中入境游客同比增長33%,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22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一;旅游總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旅游外匯收入同比增長37.8%,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20.7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二。 產業融合,打造特色小鎮 “這個特色小鎮有特色。”國慶假期,來秀嶼區上塘珠寶城的外來游客特別多。 上塘珠寶城有“中國銀飾之鄉”美譽,年產值70多億元,已形成涵蓋傳統銀飾品、時尚禮品、人造寶石、金鑲玉、壽山石雕等5大系列3萬多款產品,遠銷20個國家和地區。為把珠寶城打造成特色觀光景點,年初,莆田把其列入重點打造的11個特色小鎮之一,探索“產業+文化+旅游+社區”的特色小鎮發展模式。 上塘原只是個漁村,如今被列入福建省首批28個特色小鎮和全省9家“互聯網+區域化鏈條化”試點小鎮。“我們將秉承‘一半田園一半城’的布局理念,以銀飾文化為核心,建成集珠寶制造、工藝展示、文創體驗、休閑購物、商貿物流為一體,彰顯生活、生產、生態三者統籌發展的產城融合示范鎮。”小鎮管委會主任翁忠新說。 從一個漁村到一個特色小鎮,上塘華麗轉身,只是莆田創建特色小鎮的一個縮影。 與上塘相鄰的北高鎮,依托黃金珠寶產業,去年被確定為省級特色小鎮,入選省“十三五”旅游發展重點項目。莆田把產業園與黃金珠寶特色小鎮融為一體,全方位超前設計,并與上塘銀飾小鎮鏈接,共同打造“金銀谷”。 在仙游,依托紅木雕刻產業優勢,位于李耕故里的“藝雕特色小鎮”和位于仙作紅木家具發祥地的“仙作工藝小鎮”建設有序推進中。 打造特色小鎮,關鍵在哪?“要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促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要立足發展實際,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彰顯產業優勢與特色。”莆田市長李建輝說。 按“三位一體”產業融合的思路,今年初以來,莆田積極探索“旅游+”發展模式,推動旅游與工藝美術、食品加工、健康醫療、現代農業、生態林業、水利工程、市政設施和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出臺特色小鎮培育計劃,實施特色小鎮培育創建工程,設立2億元的全市特色小鎮產業培育引導基金。 一村一策,帶動鄉村旅游 國慶假期,后黃中秋詩會在荔城區后黃村舉行,吸引不少朗誦愛好者和詩人參加。 后黃村利用僑村歷史資源優勢,提升打造知秋湖、鄉愁廣場等特色旅游景點,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鎮”“中國最美鄉村”等稱號,成為遠近聞名的休閑勝地。 從無人問津的城郊村到游人如織的旅游村,后黃村與許多沿海漁村、深山老區村一樣,蛻變得益于莆田推行的“幸福家園”“美麗鄉村”試點建設。 在山區,原先發展滯后的城廂區常太鎮馬院村如今成為紅色旅游村。80多年前,這里是閩中獨立游擊區的發祥地。通過舊村改造和綠化、美化、亮化,2014年,馬院村被列為第二批“美麗莆田·幸福家園”試點村。“村民想都不敢想,咱這么偏僻的山村也能吸引一批一批的游客。游客多了,回村開辦農家樂的村民也多了,深山里的農產品不愁賣。”村支書邱慶照興奮地說。 在沿海,位于北高鎮附近的后海303墾區,如今因“后海漁村”聞名。這個漁村有集特色餐飲、海上垂釣、休閑觀光等于一體的綜合旅游項目,是莆田首家獲得省休閑漁業“水鄉漁村”稱號的景點。 “各地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充分利用生態、產業、紅色、歷史文化等特色資源,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林樺說,在全域旅游專項行動的帶動下,鄉村旅游項目建設興起熱潮。今年6月舉辦的“花果莆田——四季采摘”鄉村旅游系列活動,有力推動了全市鄉村旅游朝著產業化方向發展。 鎮鎮有特色,村村有景點。來莆田,隨處游。 |